【本報訊】17歲的黃小姐昨晨到聖雅各福群會參加日本餐廳「和民」招聘活動,只有中四學歷的她大半年前在理髮店做洗頭工作,但收入非常低又不穩定,最低時月薪只有2,800元。黃小姐於個多月前辭職,昨晨到招聘會應徵侍應一職,表示「有五千幾六千蚊人工已經好好」,但她沒有多大信心,因為沒有類似工作經驗。
三分一去年曾失業
青年協會督導主任魏美梅說,失業率越來越高,低學歷低技能的青少年搵工難上加難,希望政府明天公佈的財政預算案中擴大對低學歷低收入青少年的培訓資助,並擴大展翅及青見計劃的培訓名額。
青協上月14至21日以電話抽樣訪問534個15至24歲的非在學青少年,發現近三分一被訪者過去一年曾失業,當中28.2%已持續失業半年以上。雖然有八成六受訪者表示願意與僱主共度時艱,卻不太願意無酬超時工作、放無薪假期、改為短期合約員工等,最不願意接受的是減薪;而青少年認為政府處理失業的評分只有46分,未達合格水平。研究亦訪問20名過去一年曾受失業或待業之苦的青少年,發現他們多屬學歷偏低、內地新移民、出現特殊障礙如學習障礙或語言障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