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假如美國軍艦擊沉中國貨船…… - 張華

探針:假如美國軍艦擊沉中國貨船…… - 張華

俄國軍艦在海參崴附近,向中國貨船「新星號」開火。貨船沉沒時,俄軍袖手旁觀,七名中國船員失蹤,相信已遇難。俄軍的行徑非常惡劣、野蠻,完全違背國際法規,甚至連基本人道也不顧,但北京當局及官方傳媒的反應卻異常「冷靜」、低調!為甚麼?
「新星號」於二月十四日被擊沉。中國外交部五日後,由副外長李輝緊急約見俄羅斯駐華大使拉佐夫,向俄方提出第一次「交涉」。但俄外交部事後發表聲明,堅稱俄軍「被迫」開火,責任應由貨船船長承擔。
對於俄方說辭,中國外交部歐亞司司長張喜雲,翌日向俄駐華使館官員再提出「交涉」,對俄方的表態「無法理解、不能接受」。
中國外交部兩次都只是「交涉」,而非抗議、不滿、譴責等強烈字眼。官方《人民日報》也於二十日及二十一日,在第四版聊備一格的報道兩次向俄方「交涉」。官方傳媒甚至連中國船員遇險詳情也欠奉。國內新聞網站,也僅用「中國船員在俄羅斯海域遇險」等中性字眼。
北京當局極力淡化事件的用意,昭昭明甚!
一九九九年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美軍轟炸,三名中國人死亡,激起全國反美怒潮,當局罕有讓民眾上街抗議,北京的美國大使館成為頭號洩憤目標;此外,當時國家主席江澤民、副主席胡錦濤等,都公開狠批美國,要求道歉賠償。
同是中國人遇害,為何當日舉國同憤,今日則噤若寒蟬呢?截然不同的反應,顯然是因為美國及俄羅斯,而非有中國人遇害。
今日,北京絕不會挑起九九年般的反美示威去抗議俄羅斯,不僅當今社會形勢敏感、失業劇增,隨時會演變成反政府示威,而是中國與美俄有不同層次的利益。中美之間只有經濟利益,美國對北京深存戒懼,遏制之心從沒消減,中共也因為意識形態等因素,擔心美國的和平演變而令他們失去政權,因此,彼此互不信任,任何磨擦都只會被用作談判籌碼。
相反,中俄有巨大戰略利益,北京極需要俄羅斯在地區安全、軍事技術、軍備,以及能源等方面提供支援,對抗西方和平演變及圍堵。因此,北京又怎會為幾個中國人的性命而與俄國反目呢?事實上,過去幾年,不少中國人在俄國被極端民族主義者及俄國警察襲擊,受傷死亡,中方及國內傳媒從沒高調抗議,就可見端倪了。

張華
逢周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