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了進一步刺激內需以求達到保就業目的,中央研究是否推出消費券,商務部在本月初肯定消費券拉動消費功效,同時前往深圳等推消費券的「先行者」調研。據悉,調研小組已將報告呈交商務部部長陳德銘,並可能在兩會上討論。
商務部赴深圳取經
據商務部消息指,將在兩會上討論的消費券研究報告,內容涉及消費券由國家發行或是由地方發行,發放金額規模,發行範圍(即涉及行業)。據了解,旅遊消費券、用於商場與超市的消費效果可惠及製造業,其中可配合輕工業的振興經濟方案,例如家電下鄉,故預期中央會認真考慮。
儘管消費券並未列入政策,不過,由年初起,包括深圳、廣州、中山、肇興、成都、杭州、南京、武漢、重慶、湖南、四川、山東等超過10個省市,各自推出不同形式消費券,振興當地消費。
省市透過消費券自救,究竟對當地內需成效有多大?以杭州為例,杭州市政府於春節期間向部份市民發放總共1億元(人民幣.下同)的消費券,據《華夏時報》引述杭州市財政局消息指,截至2月8日止,被指定收取消費券的商舖已收到4772.41萬元消費券,佔消費券發行總額48%,其中蘇寧、國美(493)及話機世界收到81.4萬元,帶動441.7萬元消費,放大效應為5.42倍,由於反應理想,杭州市政府正構思在本月再增至10億元。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袁鋼明表示,從歷史經驗可以看出,大型項目的投資拉動或者與「調結構」相關,但肯定不會達到「保增長」的目的,若要保持經濟的增長,就要拉動消費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