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中國人對中國人更惡 - 孔捷生

探針:中國人對中國人更惡 - 孔捷生

中國人都不會忘記,過去英國割走了香港;但中國人大多忘記了,美國沒有割走中國一寸土地。說來還是美國人更毒,因為正是他們割開了中國人的心。
繼威尼斯人馬可波羅口述那部充滿瑰麗想像的《馬可波羅遊記》之後,西方人關於中國的著述甚多,或描繪為世俗樂土,或貶抑為骯髒、狡猾和墮落的國度,但他們都沒有把筆觸深入到中國人的心靈。
一百年前,美國傳教士亞瑟.史密斯寫出了《中國人的性格》,他看到了中國人的勤勞節儉、堅韌頑強(就生存能力而言)、禮貌周全(一百年前);以及漠視時間、不求精確、講面子、隨遇而安、順而不從、拐彎抹角、因循守舊、思維含混、易於誤解、缺乏公心、仇外……他更一語道破「中國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氣和正直的純正品性」。這是首部給中國人剖心的奇書,它不但轟動西方,也成了中國新文化運動剖析國民性的先聲,胡適、魯迅、林語堂等無不受其影響,以致魯迅臨終前仍牽掛該書何時出版中譯本。
其後,司徒雷登的《在華五十年》再掀漣漪,他把互相忌妒、猜疑,列為「最具代表性的中國人的特點」。而時至今日,又有一位美國人JamesMcGregor寫出一部《十億消費者》,被網上義工全文譯出,人人爭睹,熱爆網絡。
作者McGregor是九十年代《華爾街日報》駐北京首席代表,其後轉入商界。他直言世界需要一個健康的中國,更直言中國有病。中國人缺乏誠信和責任感;人人都想走捷徑,只取不予,法制社會無比遙遠;愛面子而又不知道甚麼是體面和尊敬的生活;無情和自私;沒有勇氣追求他們認為正確的事物;教育體系製造出不願回報社會的投機分子;知識分子的地位不是來自對人民的貢獻,而是對知識的佔有,他們只是通曉考試,而不關心真理和道德的食客……
這個美國人僅是道出大家有目共睹、心知肚明的事實,其概括也沒有超越他的兩位同胞前輩,只不過他筆下之人情世相多了一層現代色彩罷了。然而,McGregor這本書卻寫出了一條人人都看得見而他的前輩未曾歸納的簡明公理,該書末尾如是說:「如果你曾經因為中國人惡待外國人、或者外國人惡待中國人而沮喪,那麼想想這個或者能得到些許安慰──中國人對中國人更惡。」
搜尋你的人生記憶,看看你的周遭境況,這難道不是冷酷的事實?

孔捷生
逢周一、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