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引發通脹 貨幣隨時貶值<br>黃金勢成狂熱資產

救市引發通脹 貨幣隨時貶值
黃金勢成狂熱資產

【本報綜合報道】隨着東歐銀行業危機蔓延,加上各國救市措施可能引發通脹,投資者遂爭相買金避險和保值,刺激金價上周重上每盎斯1000美元大關。黃金這輪強勁升勢,更反映投資者對法定貨幣失去信心,有分析認為,成為資金避風港的黃金已處於結構性牛市,並將成為「狂熱資產」(maniaasset)。

黃金走勢通常與美元背道而馳,但這關係自上月14日開始結束,是1982年以來首見。現貨金上周最高升至每盎斯1006.29美元,收報992.9美元,累升51.2美元或5.44%,期內美滙指數亦升0.52%,反映投資者擔心東歐經濟問題會拖垮歐洲銀行業,同時質疑全球各國央行挽救經濟的成效,故紛紛買黃金和美元避險,因此兩者走勢已幾乎同步。

正處於結構性牛市

現時全球經濟動盪,前景欠明朗,促使投資者摒棄其他投資工具,轉而買金以爭取較高回報,RABGoldStrategy經理埃利斯在《金融時報》撰文說,投資者去年初因關注通脹加劇而買金保值,去年底轉而擔心通縮重臨,又買金避險,令黃金處於結構性牛市,更將成為「狂熱資產」。
埃利斯指出,隨着美國不斷「印銀紙」救市,加上其他央行為救經濟將本土貨幣貶值,這些因素均令投資者對法定貨幣失去信心,故黃金和白銀等「硬資產」將成為贏家。
他稱,黃金是近期少數以拋物線式暴升的資產,倘價格明顯地高於1000美元,升勢更可望加速,最樂觀甚至可與美國道指出現「1比2」關係,正如1932年及1980年經濟衰退時一樣。以現時道指約7365點計算,即金價理論上可挑戰3682美元,倘道指跌至6000點,黃金亦可望升見3000美元。

金價比道指或見1比2

據世界黃金協會(WGC)資料顯示,自美國雷曼兄弟出事後,歐美投資者為避險,去年第四季共搶購148.5公噸金幣和金條等實金,按年激增811%,全球黃金零售投資額亦升近4倍,達304.2公噸,期內法國散戶更是自25年來首次淨買入黃金。
黃金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亦受投資者的青睞,去年末季流入的資金相當於94.7公噸黃金,按年大增18%。WGC表示,全球經濟及其他資產前景極度不明朗,會令全球投資者對黃金保持強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