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方便惹的禍 - 林夕

貪方便惹的禍 - 林夕

友人送過我一本用宣紙做的線裝書,名《座右銘》。那時當面表現得很感激高興,心底卻覺得很不環保,不如日後轉送予一些想要的人。自九十代初開始用電腦寫字、整理儲藏資料,算起來都接近二十年了。
最初,一些值得儲起來的資料如未買的好書名單、警世名句醒世恆言、還未派上用場的好歌名之類,都放在一個個檔案夾裏面。再後來,特別是一些有座右銘潛質的quotablequotes,隨着網上搜尋器發達成風,這本線裝座右銘單多年更束之高閣;想找擲地有聲的名言,光光一個wikiquote,已老早分門別類,想找哲學界的政界的宗教界的,東西兼備,一按齊全。我把這些會讓我有暮鼓晨鐘之效的,都放進了一個名為「好句」的擋案裏,與「好書」並列在桌面上。
那桌面,卻終究是電腦屏幕上的虛擬桌面,沒有遇上虛妄的煩惱想找明燈,是不會打開那擋案夾來看的。看的時候,想找某句出處,「百度一下」或瞬間「Googling」,都得到意想不及的大量資料,這真是個方便哪。
可太方便得到的東西,往往就讓人失去重視之心。我自行製作的座右銘的電子版,就犯了捨本逐末的毛病。「座右」銘,為甚麼不叫「助佑」銘?追溯本源,就是在實實在在的桌上,擺放在右面的銘言,傳統的或在插屏上不插山水紋大理石,改插刻字的小石板;現在都以月曆形式,一月一金句。擺在桌上,佔用了空位,卻也的確同時佔據了心裏的空間。而能成為銘言的,都是心藥,心有病才找心藥醫,有違中醫調理須在犯病前之道。
這些銘,不能從歷歷在目到銘記在心,又怎能在心裏消化成養份,隨心隨身攜帶?都是貪方便惹的禍。

逢星期五至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