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歷史建築<br>雷生春地下將變凉茶舖

活化歷史建築
雷生春地下將變凉茶舖

【本報訊】位於深水埗、有78年歷史的建築物雷生春,由浸會大學奪得經營權,並計劃將其活化成中醫藥保健中心,於2012年初投入服務,每日預留五分一病人名額為綜援人士提供義診服務,懸壺濟世。浸大表示,預算要花近2,500萬元裝修翻新雷生春,全數公帑支付,日後天台種植中藥,地下經營凉茶舖。

中醫為綜援人士義診

浸大中醫藥學院副教授卞兆祥表示,雷生春日後將提供針灸、推拿等中醫服務,暫定有四至五名中醫師駐診,每日為大約80名病人診症,診金未定,但不會偏離市場上60元至300元的水平。他說每日將預留約16個病人名額給綜援人士,提供義診服務,每隔兩個月更會安排一天「義診日」,專為有需要人士義診。
卞教授稱,為了加強跟社區聯繫,雷生春地下將改為凉茶舖及社區中心,讓長者可以一邊飲凉茶,一邊休息,每層也會預留展覽場地,讓公眾人士參觀。
負責保育雷生春的香港大學建築系副教授王維仁稱,雷生春的最大特色是騎樓建築,所以會盡量利用騎樓的空間。現時雷生春位於馬路交界,非常嘈雜,故日後會加裝玻璃隔音,令病人可以安靜地在騎樓候診。
前身是痲瘋病院的荔枝角醫院,經營權批予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該中心副主席黃景強稱,預算要用1.9億元公帑將這個近90年歷史的紅磚屋建築群,活化成集合中式園林與文化中心於一身的「香港文化傳承」,推廣各種各樣文化活動,深至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敦煌學,顯淺至教小學生書寫中國字。
黃景強說,醫院由多間紅磚屋組成,但過往未有好好利用屋與屋之間空地,該中心打算將這些空間綠化,預料近六公頃的醫院面積,日後會有七成地方是園林,並仿效中國四大名書院之一的嶽麓書院設計,安排在露天講學,又設有相等於三星級酒店的旅舍,提供近200個宿位。

雷生春位處馬路交界,非常嘈雜,浸大擬日後在騎樓裝上玻璃隔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