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後,夠膽撈底的炒家,通通已成為了贏家,其實,在逆市陰霾密佈下,除可尋寶博反彈外,買樓長線收租一樣可以穩賺。理財專家教路,要訣一定要揀選百餘萬元、兼租市穩定的細價屋苑,以樓價100萬元物業為例,即使有錢買樓,亦要懂得利用八成半按揭的槓桿原理,押15萬元首期(未包括萬餘元雜費)即當作100萬元,每月租金夠付供款之餘,並造就小錢搵大錢機會,只要一直有人幫手供樓,即使將來樓價下跌,也能立於不敗之地。
首期一成半入市
「在現時負利率時代下,資金苦無出路,但細價樓在金融海嘯衝擊下,始終跌極有限,跌幅更遠遠少於豪宅,想平平地買層細價樓收租,最好是以首期一成半入市,樓價100萬元為例,即只需付15萬元現金,總好過擺銀行無利息,餘款85萬元向銀行貸款,兼付少許按揭保費,只要個人經濟條件好,便可達至以最小本錢上車做業主,而且層樓還可以做到自給自足。」中原財務董事總經理梁理中分析說,在目前形勢下,以首期一成半買樓,向銀行借足八成半最為合適,因為此時此刻,銀行已不傾向借九成半,就算買家問銀行借到九成買樓,亦因借貸額過高,租金收入未必夠供樓。而八成半按揭貸款,除了銀行較九成按揭較易批出外,買家亦只需付15萬元以及萬餘元雜費,對於一般人來說亦較為輕鬆。至於八成貸款方面,因始終涉及20萬元資金,一般人可能還需時間籌措。
《入市個案》
低至4.5厘已夠供樓
牛頭角得寶花園A座高層8室,面積336方呎,成交價98萬元,每月租金收入4,500元,租金回報5.5厘。首期一成半即14.7萬元,由於要向銀行借足八成半即83.3萬元,超過樓價七成,買家需付按揭保費,梁理中指出,若要每月租金夠付供款,應以較長30年期計算,按揭保費佔貸款額2.4%至2.8%不等,假設按揭保費為2.4%,即19,992元,貸款額(連同保費)為852,992元,以按揭利率3%計算,每月供款(連同保費)為3,596元。
以此計算,物業只要收租夠4.5厘,即每月租金收入有3,675元(98萬元X4.5厘/12)便足夠支付每月供款支出。由於上述物業租金回報高達5.5厘,每月租金收入4,500元減去每月供款3,596元,即還有904元落袋,再扣除440元管理費及233元差餉地租後,每月淨賺231元。
-置業計算表-
樓價:98萬元
首期15%:14.7萬元
按揭成數:85%
按揭利率:3%
按揭保費:19,992元(貸款額83.3萬元X2.4%)
貸款額(連同保費):852,992元
按揭年期:30年
每月供款(連同保費):3,596元
雜費:約17,150元(包括買樓佣金9,800元、釐印費100元、律師費約5,000元、出租佣金2,250元)
-每月收支表-
每月租金收入:4,500元
減
每月供款:3,596元
管理費:440元
差餉地租:233元(每季700元)
每月淨賺:231元
「買細樓有錢都唔好畀三成」
如果有能力支付樓價三成即30萬元,在理財方面是否較會更為穩妥?梁理中稱:「由於大前題是以最小本錢買樓,加上每月租金收入反正都一樣,為何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去減低槓桿效應呢﹖以15萬當100萬,槓桿比例達6.6倍,若以30萬當100萬,槓桿比例只有3.3倍。加上在金融海嘯餘波影響下,為免陷入現金流危機,個人應多持現金,盡量用最少錢去買樓,我認為,買細價樓有錢都唔好畀足三成。除了可將現金作備用外,建議還可將30萬元當成買200萬樓的一成半首期,或是分成兩個15萬元,各買兩個100萬元物業。」
《得寶花園》
95萬榮升市區屋苑業主
想用小本賺到盡的投資方法,九龍灣小型屋苑得寶花園必入三甲,屋苑主攻細單位,1房336方呎入場費95萬元起,較去年底已回升10%至15%,同時租金回報率可達5至6厘。洛基地產負責人馬慶豪指出:「得寶花園放盤量約100個,低於100萬元的放盤約10個,最新一宗成交為A座高層8室,面積336方呎,成交價98萬元,平均呎價2,917元,業主正叫租4,800元,估計租金回報率達5.5至5.8厘。」
逾5厘回報 供樓兼有錢落袋
馬慶豪續說,本月首2周租務成交達約25宗,月租由4,200元起。隨着去年經濟轉差,同區住宅租金回落,但對於業主來說,逾5厘的回報率仍可覆蓋每月供款。德寶花園向來以單身租客為主,去年底經濟轉差,租客急搵平盤,近月屋苑吸納不少德福、淘大租客,甚至有小家庭轉租得寶花園。
1房343方呎 月租4,200元
要揀選平盤,面積336及343方呎的1房單位較適合,現時叫價低於100萬元,1房間隔,亦有業主改作開放式。若然銀根鬆動則可考慮397方呎的1房單位,採直廳設計,地方更見使,入場費約115萬元。
《金獅花園》
大圍最平屋苑90萬住1房
另一個平價屋苑金獅花園,屬大圍港鐵站一帶最平價物業,現時入場費約90萬元。2月截至15日止,金獅花園暫錄得6宗成交,平均呎價約2,400元。「屋苑隨着去年底衝擊後,連升2個月,1月整體錄得5宗成交,平均呎價2,250元。由於屋苑入場費較同區低,每呎租金相差不大,租金回報相對較高,可高達6厘,若業主用作長線收租,租金足以抵消供款。」中原地產分行經理伍耀祖表示。
呎價回升 貼近海嘯前
屋苑呎價回升,要揀選100萬以下的單位,現時需要物色最細則417方呎,間隔1房2廳,入場費約90萬元起,可承租約4,500元。日前錄得一宗為C座低層2室,面積452方呎,月租4,300元,每方呎租9.5元。伍耀祖預計,屋苑呎價將會橫線發展,陸續開始有優質單位獲得承接,個別單位更有可能回升至海嘯前的2,500元呎價。
《買樓收租風險》
「買樓收租始終存在一定風險,將單位放租未必一定租得出,租得出也不一定收足4.5厘,而且還要有心理準備,有可能遇上惡租霸,收租不成反被破壞單位導致損失。」梁理中指出,由於供樓是長期開支,故一定要評估自己,在沒有租金收入時,是否有足夠能力供樓。他建議,買家日常最少要預留3至4個月租金,以防無人租樓。
不賣樓不變負資產
另外,由於買家只支付一成半樓價買樓,當樓價下跌逾一成半,買家賣樓套現便即淪為負資產,不過,梁氏稱,只要首年樓價下跌不超過20%,便不會成為負資產,因首年供款期間,供款中會還了5至6%本金。其實,即使樓價大跌,只要一直有人幫手供樓,不賣樓便不變成負資產。
結論
經濟環境轉差,用一成半首期買樓,為目前最快上車方法,亦可達到以最小本錢做業主。一些銀碼細、租市穩定、投資風險低的屋苑,租金夠付供款,雖然細價樓從來贏的不會多,但勝在夠穩陣,贏面大,輸的機會小,只要一直有租金收入,即使樓價再跌,亦無得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