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寒 自由撰稿人
日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與公眾公開進行視像論壇,接受市民諮詢財政預算案的有關問題。一位從美國歸來的年輕人建議特區一眾高官減薪,以示與市民共度時艱。曾司長以日後會研究敷衍帶過,將特區高官的傲慢和罔顧民情凸顯無疑。
用於市民資源縮水
這位年輕人指出,財政司長和行政長官的年薪比美國總統奧巴馬還要高,在當前經濟低迷之際,高官們是否考慮過帶頭減薪?雖然曾俊華以香港的制度與美國不同為由拒絕了這位年輕人的建議,並聲稱即使大家減薪只能減掉一千六百萬,對低迷的經濟幫助不大。這種回應實在是信口雌黃。
美國總統奧巴馬年薪約三百一十萬港元,英國首相約二百九十萬港元,香港特首的年薪卻高達四百四十五萬港元。三位司長和十二個決策局局長的年薪均約三百五十八萬港元,比奧巴馬的年薪要高四十多萬。甚至區區政治助理,年薪也至少一百五十萬港元,遠高於美國參眾議員。
反觀香港,人均國民所得和生活水準均比不上美國歐洲,政府高官的學歷普遍低於美英官員,工作難度及強度也不比人家複雜,且因缺乏政黨政治的歷練,香港官員的政治素養顯然要差一截。當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來臨,特區政府甚至違背諾言押後進行政改諮詢,表明沒有能力同時處理兩件大事,領取比美歐的國家元首還要高出許多的薪酬,他們不臉紅嗎?
香港高官薪酬冠於全球,也波及到比照港府薪級的公營機構,管理層連年加薪自肥,用於香港市民的資源相對縮水,公共服務越來越不如人意。
可以想見,若特區政府高官們減薪一千六百萬,對高官們來說,也許是小菜一碟,但對社會基層來說,卻是個很大的天文數字。那將可以解決許多的醫療、教育等民生問題。並且,這樣做還可以起到一種示範作用,帶動香港的企業高層自動減薪的風氣。
再來看另一個國際城市新加坡,該國公務員也實行高薪制度。可是,面對金融風暴新加坡經濟滑坡,○九年一月,新加坡內閣部長們便集體自動減薪約百分之二十,他們解釋此舉為:「部長們的收入與經濟形勢掛鈎……」可是香港在農曆年後大企業裁員浪潮下,卻未見一家企業高層主動站出來減薪,以減少員工失業的可能性。香港企業出現這種風氣和弱肉強食的思維,無疑港府負有很大的責任。
況且,香港實行多年的「高薪養廉」近年來也已弱化,官商勾結醜聞頻出,一些政府官員在任時享受高薪厚祿,卻暗地裏與大財團暗渡陳倉,為自己退休後鋪墊,明目張膽侵犯市民利益。
體現與民共度時艱
現代政府的基本職能是維護社會公平、實行善治良政,以大多數平民的利益為施政依歸,而不是將自身及財團的利益舉得至高。傲慢的政府高官應當自我檢討,無論從經濟不景氣的社會氛圍來看,還是從特區高層的能力來說,特區高官和公共機構主管都應當回應民意減低薪酬,以負起應當承擔的責任,體現與市民共渡時艱的社會領導層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