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應外合》<br>歪!Fire!:哀南美波斷層嚴重 - 藍鑽石

《裏應外合》
歪!Fire!:哀南美波斷層嚴重 - 藍鑽石

上周寫南美自由盃分組賽首天預告時,按着打過幾百萬字的鍵盤甚麼都擠不出。入行逾十年,這感覺還是第一次。甚麼博亞卡捷高、奧羅拉、塔奇拉,似人名多過球隊名。自由盃,早非強者立足之地。
球壇早存在不均衡的支配狀態,歐洲足球霸權大行其道,本來天真無邪的南美足球花園已改建成球員出口的工廠,但熱炒奇貨逐漸「亁塘」,現活躍於南美球壇的不是羽翼未豐,便是列基美、華朗及艾邦丹薛里等歐洲過氣回流兵;中間存在缺乏當打猛將的「斷層」。

球壇也有食物鏈

昔年南美兵出口到歐洲,以當打名將為主,近年出口的卻越來越年輕;本月出版的《WorldSoccer》便提到這個怪現象。舉個例子,法比奧達施華、拉菲爾達施華於05年南美洲15歲以下錦標賽後,被曼聯球探看中,結果他倆未替一手湊大自己的富明尼斯A隊踢過任何比賽,便被賣走。歐洲名牌向巴甲隊挖角,巴甲隊就以相同手法向其餘南美洲或中北美洲隊挖角,說穿了是大食中,中食細的食物鏈。
我看過幾場去季巴甲直播,節奏慢,悅目入楔組織欠奉,若你認為意甲是悶波,那麼巴甲更是失眠救星。兒時睇洲際盃(世冠盃前身),河床、沙士菲、聖保羅都曾把歐洲班霸打個落花流水,而幾年前尚有聖保羅支撐;如今南美隊挑戰歐洲隊的難度越來越大,AC米蘭前年大勝小保加、去年疲憊不堪的曼聯輕取利加大學的情況,將會不斷發生。
文:藍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