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政府注資強積金的結果如何,本質是不錯的,因為低收入人士的退休問題比其他人更值得關注。不要低估強積金,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大水泡,就算月入6000元的人士,工作40年後也有數十萬元落袋。如果有些少儲蓄,家住公屋,相信退休生活也不會太苦。
自僱人士定義模糊
有一類人的退休問題是兩頭唔到岸,即英文的stuckinthemiddle。他們為「僱主」提供服務。但請他們的公司並不當他們是僱員,他們只是提供服務的個體。「僱主」未有為他們提供醫療保險,甚至工作的地方等。
他們一定要交稅,但不一定是薪俸稅,有些有自己的「公司」,拿了商業登記證,交的是利得稅。如是者,他們在強積金的角度來說是自僱人士,要為自己供款。不同的是自僱人士的供款只有5%,沒有僱主的另外5%,因為他們就是僱主。
為甚麼「兩頭唔到岸」?因為隨着公司節省資源,不少僱主把服務外判。原本的僱員變成提供服務的個體,雙方不是僱傭關係,公司不會為他們提供福利,不用供強積金,公司的支出也不會上報稅務局作薪酬開支。至於收取服務酬金的個體,有不少人不知自己是否僱員,不知要交甚麼稅,也不為自己作強積金供款。除非稅務局找到有關的合約,否則很難察覺問題。
身份存疑缺乏保障
他們面對的風險是未有交相關稅款,就算交了稅,他們是否「僱員」也成疑問,而且極有可能未有供強積金。如果有關服務是他們唯一的工作,他們的退休保障便是零。社會上有不少這類個體,而僱用他們的機構包括私人的、半政府的、跨國的。如果不及早從稅務及強積金方面共同處理,這批為數不少的人士,問題十數年後便將浮現。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
會計與財務高級導師 李兆波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