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當局嚴查貸款流向問題,繼續成為淡友狙擊A股藉口,滬綜指昨跟隨外圍低開,午後跌幅擴大,全日以接近最低位2209點收市,暴挫109.57點或4.72%,為3個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深成指亦瀉377.65點或4.46%,收8083點。
滬深兩市成交大減19.2%至2054.38億元(人民幣.下同),逾83.9%股份報跌。對於1月份內地銀行新增貸款1.62萬億元,滬深日均成交量「巧合地」節節向上,申銀萬國分析師李慧勇估計,期內約有6600億元信貸資金沒有直接投放到實體經濟,而是被企業轉為定期存款,甚至是殺進股市求取更理想回報。
至於銀監會消息人士則向《證券日報》透露,貸款調研並非針對A股升勢,只是每年例行活動,因春節後是銀行放貸高峯期。浦發銀行董事會秘書沈思則相信,該行有足夠制度監察貸款如何運用,惟完全依賴銀行杜絕資金分流至不恰當層面,亦不切實際。
法巴:新興市場股市見底
不過,熱錢流入仍將為大市帶來動力。中國證券結算公司最新數據顯示,2月9至13日期間,股民新增數目達42.74萬戶,按周急升90.95%,為去年3月底以來最佳,而各路大戶早於1月亦部署入市大行動,機構投資者上月新開戶數目達34戶,當中社保基金再開16個賬戶,QFII(合資格境外投資者)和基金新開戶數目分別達6個和12個。
法巴投資產品專家RomanPodkolzine推測,新興市場已於去年10月份見底,故可增持相關股票,尋找長期回報,並稱中國在「金磚四國」中最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