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預期今年負資產將越來越多,銀主盤料將增加,由於價錢較市價可平兩成,吸引置業者伺機搵筍貨。準買家可透過代理或拍賣行搵盤,但競投前宜定下底價,落訂更要留意特別條款。 記者:葉敏儀
業主無力供樓,物業遭銀行收回再放售,俗稱銀主盤。環亞物業拍賣董事總經理及拍賣師曾傑俊表示,現時市面約有300個銀主盤,暫時數量未見大增,但估計會陸續湧現,第四季有機會高達千個。銀主盤吸引之處,是價錢較市價平約5至20%,視乎供求而定,銀行更會減價促銷,幅度隨時間增加。
銀主盤若經地產代理放售,買賣手續跟一般樓宇無異,可自由還價;若心儀樓盤經拍賣行出售,買家便要到拍賣會競投。曾傑俊提醒買家,絕不宜即興參加拍賣,事前須做足準備工夫。
應委託律師查契
事實上,拍賣行舉行銀主盤拍賣前會登廣告或貼街招宣傳,市民亦可到其網站瀏覽放售物業資料,或主動向拍賣行索取更多資料,例如銀主盤開放日或安排睇樓。
法律界人士黃鶴鳴表示,買銀主盤前應委託律師查契,收費數百至2000元,主要調查單位前業主有否欠債或被釘契。假如業主曾向財務公司借貸,並將物業作為抵押品,準買家就要考慮清楚。
此外,謹記向拍賣行索取拍賣條款,除一般交易細節,亦包含某些特別交易條款,如成交期長短、物業是否有僭建物等,若單位所處大廈即將維修,維修費由誰負責,都會一一列明。有關條款通常於拍賣前兩三日,便可向拍賣行免費索取,若有問題應即時向該行查詢。
雖然事前做足功課,但缺乏經驗的競投人容易受拍賣會氣氛影響,叫價越追越高,易失方寸。曾傑俊建議,準買家應先到銀行估價,並了解心儀單位附近的樓市行情,再按個人經濟能力決定底價。假如叫價高於心中底價或銀行估價,便應放棄,切勿高追。
舉手不回否則要賠
黃鶴鳴提醒如非有意購買,切勿隨便在拍賣會上舉手,因為在法律上,「出手」表示已接受拍賣官的邀請參與競投,亦即明白及接受拍賣條款,雙方已達成合約,具有約束力,因此舉手成功競投後卻「縮沙」不買物業,即沒有履行合約,對方有權採取法律行動追討損失。
至於有個別買家,可能會擔心銀主盤屬凶宅,曾傑俊指凶宅的底價一般會較市價折讓兩三成,而各拍賣行對凶宅的處理各有不同,有些拍賣行會另備「確認書」予買家簽署,證明已知會買家此為凶宅,買家亦可自行查凶宅網。
拍賣前要知7件事
1.了解單位所屬地區樓價
2.親自到拍賣單位現場了解
3.索取拍賣章程,有疑問要提出
4.尋求律師意見或自行查冊
5.拍賣前留心職員宣讀條款及注意事項
6.拍賣場內,凡舉手視作有意競投,亦表示明白及接受拍賣條款
7.成功投得銀主盤後,須即時付樓價10%定金,及拍賣行佣金,通常為樓價1%或最少1萬元
專家
條款列明禁摩貨
中原地產東山閣首席分區營業經理趙鴻運表示,他負責的太古城區,現時平均每月有兩三個銀主盤放售。不過,他說近年銀主盤定價貼近市價,因此價錢不會特別筍,如準買家要查冊或找律師細閱樓契,計及有關開支將進一步加重買賣成本。
貼近市價未必筍
另外,銀主盤不能「摩貨」,趙鴻運解釋由於銀行要對原業主負責,爭取以最佳價錢出售物業,不應有水位可以摩貨,故此,在此原則下,拍賣行的特別條款上已列明必須在指定日期前完成交易,其間不能轉讓,故想執平貨的投資者不能在成交期前出售圖利,不可不知。
他表示,經地產代理買賣的銀主盤,程序跟一般樓盤相同,睇樓時要注意天花及窗台有否滲水等。更要留意買賣條款,管理費及水電費等是否已付清,若未繳清,應由那方負責,抑或是攤分費用。
另外,律師黃鶴鳴指出,若新買單位遇到財務公司(向上手業主)追債的滋擾,例如不斷收到追債信件,新業主可主動通知發信機構物業已轉手,一般不會再被滋擾,否則應報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