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風景線:台灣凄凉的情人節 - 卜大中

台灣風景線:台灣凄凉的情人節 - 卜大中

卜大中
台灣《蘋果日報》總主筆

上個星期六是情人節,台灣幾家研究機構發表了調查報告,可以大致了解台灣人對愛情、婚姻和生育的看法,基本上是較傾向於悲觀與審慎的。
過去幾年,外國的多次調查發現,台灣人的性慾望和性愛次數在全世界都吊車尾,性趣缺缺,似乎很鬱悶。情人節發表的調查也很藍色,尤其在經濟衰退之下,更顯得愛情無力,婚姻貧血,生育蒼白,一副垂頭喪氣的模樣。

景氣壞衍生三不主義

對一千一百一十四名二十歲以上的民眾調查發現,百分之十四女性和百分之十三的男性從沒談過戀愛,按台灣二千三百萬人口推估,那是兩百一十萬人從未戀愛過,着實可悲。失業的民眾中,每五個就有一個發生感情危機;台灣目前失業率約百分之六點二八,其中五分之一表示,在建立親密關係上有困擾。
根據另一項調查顯示,因景氣壞,近百分之八十二的受訪者表示不打算結婚,百分之二十五不要生育,百分之六十三表示退休時間須延後,顯示了不婚、不生、不退的三不主義。
台灣生育率逐年降低,少子化嚴重。據內政部一九八七、一九九七、二○○七的調查,人口的年增率從千分之十一點一降至十年後的十點一,再降至二○○七的三點六。去年的嬰兒出生率創十年新低,只有十九萬八千七百三十三人。
調查顯示,百分之三十七點一九有伴侶的上班族將不慶祝情人節,以「減薪、放無薪假、失業無心情慶祝」為主要原因,佔百分之二十六點九八;而願意為情人節花費的金額平均也只有二千二百元(約五百港元),高達百分之四十七點五七的人較去年縮減預算。在有交往對象的上班族中,百分之八十一點九五一年內沒有結婚打算,其中女性略多於男性,顯示女性經濟獨立後發展出感情獨立自主的趨勢,但也易受經濟衰退而影響結婚打算。
其實,情人節最情何以堪的是沒情人的單身者,尤其是剛失戀的斷腸人。情人節,不像聖誕節、佛誕節那樣具有佈施廣大人群的希望和慈悲,沒有人在節慶中感受失落;而情人節卻讓沒情人者感到失落,孤單,憂鬱。

感情投資比股市難測

戀愛,不論是異性戀、同性戀或雙性戀,都是生物本能,應受祝福。失戀和沒戀愛過的相同處是:自我價值感很低,沒有自信,精神健康指數不高;不同處在失戀(被甩)還有內在創傷的情緒要處理,沒戀愛者就比較平靜。內在創傷處理不好,會有後遺症,變得易怒,暴躁,自卑,有些還有自殘或傷害他人的衝動。
戀愛風險很高,感情投資比股市、基金還難預測,可能血本無歸;但為甚麼眾人還飛蛾撲火,趨之若鶩?原來生物本能讓人類在戀愛時腦中分泌腦嗎啡,於是會媚眼如絲,兩頰酡紅,嘴角含春,語音黏膩。這種感覺如此美妙,形同合法毒品,High到不行,誰不想戀愛?
可惜無常是常。科學家發現,男女相愛三年後腦嗎啡不再分泌,於是味同嚼蠟,互為雞肋,淡出鳥來,一定要遇到新的對象才再分泌腦嗎啡;原因是生物本能要男女不斷更換新對象交配,以保證一部份後代可以健康存活。這就是男女都會劈腿(腳踏兩船)的生物合理性,只是女性因擔憂懷孕以及長期被父系文化強力制約,較男人保守拘束罷了。這種本能就變成失戀情傷的難以避免性,也是愛情成住壞空(佛家指成立、持續、壞滅、空無「四劫」)的必然旅程。雖然如此,還是要勸目前沒情人的以及沒談過戀愛的人要勇敢地去愛,人都需要愛與被愛,都需要被需要。別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剎那即是永恒,有愛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