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院三年內正名大學無望<br>教資會報告出爐 倡合併覓出路

教院三年內正名大學無望
教資會報告出爐 倡合併覓出路

【本報訊】被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主席查史美倫形容為「勇氣可嘉」的香港教育學院,昨日被正式宣判正名大學無望。教資會表明教院必須開設多元化學科,或選擇與其他院校合併才能正名。教院校長張炳良對結果感失望,仍指有望三年內正名大學。 記者:梁美寶、倪清江

教資會昨公佈教育學院發展藍圖檢討小組工作報告,認為教院目前未有足夠條件成為一所大學,短期內不能正名,包括未能為學生提供多元化學科、研究實力未夠雄厚,以及未獲除師資教育外其他課程的自我評審資格。

開新課程受限制

報告為教院提出兩條「生路」,其一是與其他院校合併,藉以提升教學、研究及學生質素,教資會主席查史美倫形容「呢個係最快捷嘅方法」;其二是最少開設三科非教育學位的學士課程,為學生提供多元化課程,以切合社會需要。
不過,就算教院提供多元化學科,並不代表能轉為綜合型大學,查太認為,教院必須顧及其院校角色,以免資源重叠。若教院開設非教育本科,已不屬純教育的大學,它將喪失政府給予開設單學科學院額外補貼的6,000萬元。
報告又表明,特首曾蔭權及行政會議04年只給予教院「自行開辦學位及以上程度師資教育課程」,故教院不能開設文學士或理學士等課程。據知,教院申請09至12年開設的雙學位課程,也受上述行會緊箍咒而不能成事。
報告指,教院無論透過合併或提供多元化課程,均必須徹底轉型,才能再次要求政府重新考慮其地位問題。

轉型能力被質疑

工作小組指教院轉型須同時推行三三四學制改革,過程份外艱巨,要落實變革,未來數年可能用上大量大力物力,意味教院2012年前無可能正名大學。
教院校董會主席梁國輝及校長張炳良對未能正名感失望,但相信教院數年後有條件名正言順成為大學,張炳良說希望盡快跟政府磋商,「路線我哋係清楚,但我哋需要更具體時間表……我哋冇諗到要十年、五年咁長!」

學生心聲

《撐單學科》
鄭同學
音樂教育一年級
「有少少失望,當然希望正名大學,唔同意單一學科就唔可以叫大學。」

《誓保尊嚴》
謝同學
英文教育三年級
「失望!唔一定要正名,但要維持尊嚴,演藝學院都唔係大學,個個學生都出類拔萃。」

教院出路

出路1.開設多元化學科,如中文學士、英文學士、音樂學士等
教資會回應:不建議教院變為綜合型大學,也不建議開設建築、法律等學士;否則教院每年獲補貼的6000萬元將被扣減(死)

出路2.開設雙學位課程
教資會回應:根據04年政府規定,教院只能開設教育學士學位(死)


出路3.開設研究生課程
教資會回應:指教院未具足夠合資格教員帶領研究生(死)


出路4.發展成亞太區的教育大學
教資會回應:做法分散資源及扭曲原有角色,並不恰當(死)

出路5.與其他院校合併
教資會回應:最快捷提升教學水平及學生質素的方法,政府已預留款項作此安排(生)

出路6.發展成獨立大學
教資會回應:鼓勵教院循這途徑考慮,但私立大學學額不受政府資助(死)

資料來源:綜合教院《發展藍圖》檢討工作小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