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菜(二之二) - 鄧達智

布菜(二之二) - 鄧達智

《AYearInProvence》PeterMayle告示在普羅旺斯居住一年生活樂趣的細節,讓讀者分享他英式幽默筆觸,帶出英法兩個文化及生活細節上的不同。其中一則,在下特別上心:法國人說英國人煮雞,雞需死兩次,一次是被割,第二次是煮的過程。
即是說英國人在煮食火候方面缺乏文化,除了足夠時間煮熟之外,既非從心也不浪漫,與英國人交往及共住有年,筆者絕對贊同。
可以想像除炸得通透金黃fishnchips,沒幾道菜式像大英帝國UnionJack國旗一度不落日地馳名世界的因由;你能相信他們接受我們帶血的白切雞?內容不清不楚的老火湯?見皮見眼接近肉質本來味道的清蒸魚?(魚生?他們接受狂捧,西方人眼中,東方除日本外,餘地皆蠻荒;週前塵翎寫前Wallpaper老總對日本的崇拜對中國的漠視,根本就是多年西方視線的常規,當然我們中國人讓人家看扁也有不爭前世今生的詬病。)北京填鴨、樟茶鴨、香酥鴨、炸子雞、瘦叉燒、去肥油燒鵝、咕嚕肉、北京骨、中式牛柳、叉燒包、蛋撻、炸兩、炒飯……不出十款煎炸類是一般英國人欣然接受的中國菜,不是沒有另類,只是比較少。四川的麻辣、雲貴湘的臘(煙)肉、粵式清蒸、江浙醉蟹黃泥螺……之類都算啦,東北的紅燒,湛江的白切狗肉,老廣的蛇、貓、五爪金龍,未食即嚇死都不用布上食桌。
布菜是一門藝術,為不同背景不同文化同枱吃飯的人點菜需要一點功夫,想得太精緻,太道地,太家常未必領情。不少人詬病英國荷蘭法國的唐餐館服務菜式是雜水豬餿;任何事情都相對,偶有另類份子不得已支持市場運作;如非炒粉麵飯炸春卷甜酸肉,英國人才不喜歡呢。看AlanYau,第一桶金並非來自優質中國菜。來自新界客家人開設唐餐館背景,他也太了解唐菜與時代脫節的困局;從日本中華料理拉麵煎餃取得靈感,自Wagamama到Hakkasan再泰菜、點心、咖啡店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