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森
資深傳媒工作者
金融海嘯下,好像沒有多少人會關心香港的政改方案。曾蔭權在立法會答問大會突然宣佈推遲政改諮詢,由今年上半年延至第三季,諮詢期甚至縮短至三個月,比淫審條例的諮詢期還要短,也沒有引起社會多大反響。政改由阿爺主導,香港的自主性被極度限制,港人無力無助,對政治早已感到麻木?
果如是,香港的民主前途,危矣!政改諮詢表面推遲,但實質早已展開醞釀,政治和輿論攻勢一浪接一浪,早早為政改定調,消滅港人的過高期望和幻想,是阿爺和特區的既定方針。
曾蔭權競選時的政改「終極方案玩鋪勁」,早已煙消雲散。中央承諾香港二○一七年「可以」普選特首,二○二○年「可以」普選立法會,裏面也有不少文章可做,太多在細節中的魔鬼,仍未現身。例如,所謂普選特首,提名的門檻是甚麼?小圈子選舉,連梁家傑都可以入圍與曾蔭權同台較量,到二○一七年,卻要通過提名機制把阿爺不喜歡的人剔除,這種國際笑話,算是那門子普選?又例如,有不少政客學者幫閒文人,大力鼓吹普選不一定是一人一票,功能組別也算普選,活生生像喬治.奧威爾筆下的《動物農莊》和《一九八四》,目的只是倒黑為白,混淆視聽。
但無論如何,有了這個算是稍為明確的時間表,只能死馬當活馬醫。按照正常人的邏輯,二○一二年的兩個選舉如何安排,理應朝着二○一七、二○二○的方向走,二○一二方案非常重要,因為是個中途站,像鐵路的轉軌器一樣,香港政制朝甚麼方向走,起着非常關鍵的作用。例如特首如何提名?選舉辦法如何民主化?如果二○一二案不夠明確,屆時就會出現諸多理由,阻止二○一七年真正的一人一票特首選舉。又例如,功能組別如何民主化?如何逐步的把功能組別淘汰掉,達致立法會全面一人一票的普選,若沒有明確的路線圖,功能組別就會如鬼魅一樣,永遠纏擾不去。
但活得像一副人肉錄音機的林瑞麟,厚着面皮的說完又說,政改諮詢,只論二○一二,不談二○一七、二○二○。這種違反邏輯的做法,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是不想揭出十年後所謂雙普選的底牌,不希望港人知道所謂終極方案是如何不堪。
更惡劣的是,官方輿論一方面繼續指摘泛民當年否決○五政改,一方面不斷放風,說可能「翻叮」○五方案,說這方案最安全最可能為阿爺所接受的。這種只懂向對手潑髒水而又不動腦筋不思進取的行為,迹近無恥。○五方案,選舉特首的小圈子的確擴大倍增,但當中竟然包括了所有委任區議員。而立法會新增的功能議席,也由包含委任的區議員互選產生,這種倒退到殖民時代的做法,稍有民主理念的人,能接受嗎?
如果二○一二的政改方案,既是○五的翻版,又提不出與二○一六立法會選舉進一步民主化、二○一七特首一人一票普選、二○二○立法會全面普選如何接軌,二○一二只能像在懸在大海的孤島一樣,前路茫茫,上不到天,下不着地,這種方案,港人應該接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