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批活化建築快出爐

下批活化建築快出爐

【本報訊】去年初推出的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首批七幢歷史建築共收到102個機構提交114份計劃書。由於反應熱烈,發展局昨日公佈稍後會推出第二批歷史建築供非牟利團體申請,包括灣仔藍屋、九龍城石屋、沙田王屋村古屋及前粉嶺裁判法院。

包括藍屋建築群

灣仔藍屋建築群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建於1920年代。發展局前年已提出「留屋又留人」的保育方案,希望在活化藍屋同時,也讓現有住客日後繼續在藍屋居住。
位於九龍城侯王廟新村31至35號的石屋,於1937年至1957年間落成,屬傳統中式平房,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日軍嚴重破壞;01年侯王廟新村被清拆後,該列石屋成為村內僅存建築。
有近100年歷史的沙田王屋村古屋,是村內僅存清代建築,兩層高古屋總樓面面積只有3,000多平方呎,屬第二批歷史建築中最細的一幢。該古屋由青磚和花崗石築砌而成,並有獨特的客家式瓦片金字屋頂。
總樓面面積約四萬平方呎的前粉嶺裁判法院,由兩層法院大樓組成,是新界首個裁判法院,設兩個法庭;隨着2002年新的粉嶺法院大樓落成啓用,該座舊式法院一直丟空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