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每年約有170名兒童因為各種意外死亡,香港兒科基金指出,當中四成涉及家居意外,成為頭號兒童殺手。調查發現61%受訪家長表示,子女曾發生家居意外。在家長眼中的10大兒童家居高危陷阱中,年幼子女撞到物件與被蚊叮咬並列榜首,接着是幼嫩的小手被大門或房門夾傷。兒童家居安全專家警告,周末及假期是兒童家居意外的高危時間,建議家長加強防範設施,定期做安全檢查。記者:林社炳
香港兒科基金去年底至今年初進行一項調查,透過幼稚園向家長發問卷,成功收回1,296名家長回應。調查結果顯示,61%受訪家長說3歲至6歲年幼子女曾發生家居意外。在764份回應有關10大兒童家居意外陷阱的問卷中,撞到物件和被蚊咬傷,同佔48%,位列榜首。接着是被大門或房門夾傷、在地上跌倒、從床上墮下等(見附表)。
負責調查的香港兒科基金周鎮邦醫生說,暑假、周末是發生意外的高危時間。66%意外在周末發生,61%在夏天,51%在午後12時至5時間發生;41%發生家居意外的兒童需要求醫。他指出,調查顯示家長對預防家居意外認知不足,家長疏於檢查意外黑點。
碌架床墮地最致命
周鎮邦帶傳媒到瑪嘉烈醫院健康資源中心,參觀兒童家居「安全屋」。那裏的枱角裝有軟膠套,減低幼兒走路及玩耍時意外撞向枱角受傷的風險;餐桌上鋪有防滑毯,防止盛載滾湯食具倒翻燙傷兒童;廚房加設不易打開的欄柵,防止兒童進入高危區。周鎮邦特別提點家長,大門和房門經常發生夾傷兒童小手意外,建議家長購置特別軟膠套,套在門縫上防止夾手。衣櫃抽屜也要加上安全鎖,防止兒童開關時夾傷手指。
周鎮邦說,多年前曾接連發生多宗兒童被摺椅夾住、窒息致死個案,但立法規管摺椅要裝上安全栓後情況已有改善。他認為,最致命是兒童從碌架床墮地受傷,「年紀細嘅小朋友,骨骼脆弱,從高處跌落地,傷過大人。」
建議定期檢查家居
為家長提供預防兒童家居意外錦囊的陳作耘醫先說:「張床要嚟瞓覺,唔係用嚟放雜物,唔好塞咁多嘢係張床,仲要加圍欄,防止細路跌落床。」他設計了一套家居陷阱大搜查表格,建議家長定期用5至10分鐘檢查家居以策安全。
家長方太說,五年前長女兩歲時,雖然家居已做了安全措施,但沒想過自己睡房衣櫃門脫落待修沒有處理好,走路跌跌碰碰的女兒,突然跌倒撞向門鉸尖角,刺破嘴部,當場大量流血。她被嚇個半死,當時真的痛在心裏,責怪自己疏忽,更擔心女兒破相,幸好經醫治後復元。方太表示,從此不敢掉以輕心,並事事提點家傭倍加小心。
兒童家居意外10大陷阱
意外:撞到物件 百分比:48%
意外:蚊子叮咬 百分比:48%
意外:被大門或房門夾傷 百分比:35%
意外:跌倒地上 百分比:34%
意外:從床上墮地 百分比:31%
意外:在洗手間滑倒 百分比:28%
意外:進食時鯁喉 百分比:10%
意外:從椅子墮地 百分比:10%
意外:與兄弟姐妹或小朋友打架 百分比:9%
意外:被櫃門夾傷 百分比:8%
註:有效樣本764份(可選多項)
資料來源:香港兒科基金家長問卷調查
小朋友經歷
防不勝防「盡量將佢放喺視線範圍」
就讀幼稚園的河河,小小年紀,已嘗過多番跌倒、碰倒、滑倒、撞倒的滋味;3歲的他有豐富的「碌落床」經驗,也流過不少眼淚。河河的媽媽林太說,小朋友撞傷跌倒是成長必經的階段,但若多點留心家居擺設,應可以將孩子在家裏受傷的機會減到最低。
放軟墊防碌落床
河河在1歲至1歲半時學懂走路,步履蹣跚,跌跌碰碰,那時候林太最擔心他會跌傷。到了兩歲,他開始「擒高擒低」,媽媽最怕他滑倒、撞傷頭部。3歲了,河河變得手腳靈活,有自信但未有判斷力,常常失手,「佢以為自己有能力搖椅,話佢唔聽,結果就咁反轉咗。」
碌落床是很多人的童年痛苦經歷,河河最少有三次由床上跌落地的經驗。林太說,河河一次午睡,幾個翻身滾下床,即時哇哇大哭,嚇得爸媽要帶他看醫生,幸好沒有大礙,但此後會在床下放一張軟墊,「萬一再跌落嚟都冇咁傷。」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林太說家居小意外是防不勝防,「每個成長階段都有唔同嘅受傷機會,惟有盡量將佢放喺視線範圍之內。」
本報記者
你想知 想講 想問?
你有甚麼防止意外的心得可以分享?
請即上《蘋果》網頁 http://appledaily.atnext.com留言喇!
或電郵至: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11 手機短訊:6383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