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很流行由一位名人,捧着一本故事書,向一群小孩說故事。「九一一」發生的時候,布殊正在參觀一家幼稚園,也正在向一群小孩說故事。
因為故事書印刷出來,除了給孩子閱讀,也必須由大人拿着書本,讓小孩圍坐在四周,從頭細說,讓小孩細細地聆聽。
向小孩講故事,是令人悲傷的經驗──打開故事書,由第一句講起:「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很遠的地方,有一座森林。森林裏,有一所房子,在黑暗的夜裏,滿天都是星星,房子裏透着暖紅的燈光……」
這時,小孩都靜下來,睜大了眼睛,開始屏息靜氣地聆聽。他們的眼睛流露着純真,他們為你開闢了一片全不設防的思想的疆野,你說的故事,他們一字一句都在相信着。
這種相信的眼神,只有在小孩的臉上才會流露。在童稚的世界裏,充滿了遐思與奇想。他們全為遠方的森林而神馳,為黑夜中一響貓頭鷹的戾叫聲驚慄,為故事中的兒童主角的安危而擔憂,最後為神仙戰勝了怪獸而歡樂。打開故事書,從第一句說起,小孩就睜大了眼睛,流露着期待而好奇的眼神,這樣的表情,說故事的大人內心會知道,當他們長大之後,就不會再有。
因為「故事」(story)這個名詞,當他們長大後,就會慢慢明白不再是一則童話,更可能是一段悲慘的戰火新聞,因為新聞也叫做newsstory。或許不是血腥遍地的壞消息,更有可能是一個謊言,因為「他說謊」,也可以稱為Hemadeupastory。
當小孩成長之後,一切故事,都不再美好;一切美好的幻想,將化為醜惡的現實。說故事的人,心裏都明白,眼前這幾位聽故事的兒童,長大之後,會經歷許多挫折和痛苦,漸漸學會不再輕信成人世界的種種所謂故事。他們會發現,童話是假的,正義不一定會戰勝邪惡,人間現實的妖獸,萬千名相,令這個世界百般醜陋。
但當他們年紀小,睜大眼睛聽故事的時候,對於真善美,還是那麼一廂純潔地相信。這種易信的純潔(gullibility),構成兒童聽故事時最可愛的眼神,映照着冰山的清泉,泉水中的夜色。向兒童講故事,令人悲傷,因為你知道此情不可長久,有一天,當他們長大了,在詐騙和謊言之中,他們終會一切都不相信,這種純真的表情,將永遠與人生告別,當他們長大,步入一個險惡的世界。
曾幾何時,當你年紀小,何嘗也不是仰着臉孔,聽大人講故事?對於世界,你也一度充滿遐想和期待──許久以前,在黑夜裏,有一座森林,那裏有一座房子,夜深了,還在透着暖紅的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