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墨西哥接見當地華僑及發表講話,談到中國經濟形勢時,突然怒氣冲冲直斥部份外國人對中國事務說三道四。他說:「有些吃飽了沒事幹的外國人,對我們的事情指手畫腳。中國一不輸出革命,二不輸出飢餓和貧困,三不去折騰你們,還有甚麼好說的。」除了江澤民對香港記者大發脾氣,近年中國領導人已很少如此失態。為甚麼習近平如此動氣呢?
首先,習近平在美國的「後花園」墨西哥發飆,所針對的「外國人」,應該就是美國人吧!過去一個月,奧巴馬班子上台前後,對人民幣滙率、中美貿易等問題,發表過不少評論。財長蓋特納指摘中國政府操控人民幣滙價、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指中國高儲蓄率間接引發美國金融海嘯等。
美方的言論令北京非常不滿,不僅《人民日報》翌日發文反擊,直批美國過度借貸才是金融海嘯的禍根,而總理溫家寶訪問歐洲時,也多次在公開演講時,不點名指摘美國商人過度貪婪、缺乏有效的市場監管等,導致這個破壞全球經濟穩定的「金融危機」,還警告說:「企業家體內應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無論官方《人民日報》,還是溫家寶,如此迅速反駁美方的指控,相信是因為中共最高層的政治局,早已為這些問題定調。事實上,習近平大動干戈的那番說話,也沒有跳脫這個框框,只不過用字更激烈、更率性而已。
次者,既然中央已為此定調定性,那麼中國官場的寧左勿右那一套,又可以大派用場了。歷史經驗證明,只要符合中央精神,各級幹部表態時,就要盡可能激進、強硬,這樣不僅不會犯政治錯誤,甚至會博得滿堂掌聲和歡呼聲,升官的機會也大增;相反,如果用溫和的語氣、理性的態度,則有可能被指摘為軟弱、右傾,不僅成為眾矢之的,還可能因而丟官失職。
在此官場文化之下,習近平這個未來總書記接班人,當然不能表現得軟弱無能,否則在接班人的競爭中就會處於下風。事實上,在習近平的強硬演講後,那些「愛國人士」立即拍手叫好,高呼倍感痛快,為中國有此「傲骨」、「鐵腕」、「豪氣十足」的領導人而鼓舞。
中國真的需要這樣的領導人嗎?
逢周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