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逆向ETF有市場 - 黃國英

英之見:逆向ETF有市場 - 黃國英

一日悶戰之後仍是方向未明,其實依然留在市場中,大部份都是經歷海嘯證明的絕世高手,所以炒賣的難度越來越高,逐漸會有一批人跟不上市場的技術水平知難而退,平均成交一定逐步向下。
估計交易所不會坐以待斃,等阿爺救命開放直通車不切實際,不經不覺等了年半音訊全無,另一條出路是以紐約交易所作為借鏡,全力發展ETFs。
A50(2823)近期紅遍股場,盈富(2800)及H股ETF(2828)亦一向有捧場客,其他產品暫時未成勢,要似美國五花八門,商品、股票指數及外滙,又長又短又槓桿,看來是漫漫長路,畢竟香港交易時段是在亞洲,商品外滙主要波動時段是在歐美,時間上先天不足無法補救。

可取代熊證地位

不過推出以上三大王牌的逆向ETFs則有可為,買逆向ETFs的好處,是不似沽期指有機會輸無限,逆向ETFs亦不似熊證或Put輪有時間限制,所以一定有市場。美股市場近年由ETFs主導發展,主因是ETFs可以用注碼控制風險,方向易明又好炒,在香港有了A50的成功先例,帶旺其他產品並不困難,逆向ETFs尤其迎合市場,不少散戶都為造淡途徑傷腦筋。
這個發展方向一定可以壯大交易量,最近聽聞有網上經紀鬥到5元一個交易,有ETFs配合之後,交易所變成正牌賭場,屆時一萬幾千元的即日鮮可能大行其道。現時的缺點是ETFs只能買升,有齊買跌之後應該可以取替熊證的地位。
拯救交易量不是問題,但賭場化的發展,則會進一步邊緣化中小企,即是細價股,因為炒賣功能被這些ETFs所取代,正如美國有兩三成交易已轉移至ETFs之上,還有上升趨勢。最終這些中小企想透過股市集資恐怕會越來越難。交易所上市之後,牟利和社會責任之間是要取得一個平衡,估計將來會大力發展ETFs,結果凸顯出這個矛盾的社會代價。

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