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爭議<br>自選失憶 猶如改變身份

道德爭議
自選失憶 猶如改變身份

流行曲有這樣唱,「從頭抹掉你,從頭刪掉你」,否則「仍然記住你,猶如為難自己」。但傷痛記憶是否應該隨便抹走?專家認為忘憂藥的出現勢必引爆道德爭議。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ofManchester)生態倫理學專家哈里斯教授(JohnHarris)說,自選服用忘憂藥失憶,要承受心理不連貫等風險,但這始終純屬個人決定;對於經歷過暴力事件的受害人,自選失憶卻帶來問題。

罪犯或可逃避作證

「例如暴力罪案的受害人,可能會希望抹掉痛苦的記憶,但這樣做法,他們也沒法指證施加痛苦在他們身上的人。」哈里斯說:「同樣地,罪犯和證人也可以美其名要忘掉痛苦回憶,逃避作證。」
倫敦大學聖喬治醫學院(St.George's,UniversityofLondon)醫學倫理學講師索科爾博士(DanielSokol)則指出,刪除記憶影響個人身份。「刪除不快記憶,不像割疣脫痣般簡單,而是會改變我們的身份,因為『我們是誰』是由我們的過去、記憶所構成。抹走不愉快的回憶,也許會在某些情況下有利,但必須三思,顧及對個人、對社會和對人類、人性的影響。」
英國《每日郵報》/《每日電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