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諸國雖然距離近,然而文化迥異,除卻耶穌教義的天主教或基督教為共通信仰,生活習慣大不相同;吃食尤甚,就是麵包為主食也有千百種不同口味,招呼歐洲朋友吃中菜須細究,不是一門簡單學問。相對也以白人為主要人口構成的美國及加拿大,吃食文化粗淺好辦得多,他們只有兩種口味:一、包容性強,基本上除古靈精怪野味,就是不愛也不介意嘗試,所以北美洲的沙拉做得極多樣化,他們也是最早推行以筷子代替刀叉的西方國家。二、包容性低,更好辦,牛扒、炸雞、漢堡包搞掂,主客都輕鬆;想也不要想他們會試新東西,快餐食品吃一世!
法國國家小小,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不要說吃,就是喝也大條道理處處不同例,他們包容性未必強,但不介意嘗試,內臟、血、腦、指爪……等等跟中國人同樣刁鑽東西一樣弄得美味不凡。德國人直率粗豪,食物亦同,一般得體禮貌大方,就是雙黃蓮蓉月餅也不介意嘗一兩口,甚至喜歡,正常的海鮮、肉類都無任歡迎。不少人先吃過北美洲意大利菜尤其pizza,都以為意大利人愛濃味喜大大份,事實平常吃食,意大利人愛橄欖油,青菜沙拉不能少,拌菜以陳醋而非美國人的奶油蛋黃,粉麵pasta也是清爽弄法的多,加上自四歲便飲紅酒至老,雖然DNA讓他們中年以後偏肥,但一般身體極好,他們也是易招呼一族,喜吃,更愛嘗新。
最最最差便是英倫三島國人!雖然近年已大大進步,可是大英帝國散魂除了部份印度菜,一般對異國風情敬而遠之。從前聽長輩說殖民地高官居港半生,老婆也是唐人,但出席飲宴必要主人家為他布刀叉,另備牛扒。最近一次與大半桌英國人共吃的經驗,更是恒常飛來飛去媒體人,口味狹窄本色難改,其中一人從開始只要求一碟中式牛柳,餘者看着那碟玉米豬踭湯渣、魚湯亁貝豆苗大豆芽、清炒蝦仁帶子西蘭花……,就算是米芝蓮餐廳也難減眼都大埋!英國人吃不得清蒸(未夠文化);吃不得白色(與自己皮膚色素太靠近?),還有不少禁忌,做他們主人布菜不易。(明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