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櫻
自由撰稿人
家暴條例及淫審條例,近日成為網民及宗教團體的兩大重要戰線。眼見宗教團體的以分組滲入形式作人海戰術,網民周日終於決定以遊行表示不滿,聲討宗教右翼「黃袍加身」,霸佔道德桂冠。
宗教團體嚴批家暴條例中保障同志的條文,呼籲嚴厲打壓網上淫褻資訊,情況誠如柏楊先生所言,是「大頭症」作祟,是體現宗教團體「拯救天下蒼生,捨我其誰」的獨有心態。
不應該再硬推教條
宗教的教條,從來都是一錘定音:它透過一套遠於千年前制訂的約法,對現代人言、思、行作巨細無遺的干涉/約束,成就信徒「救人自救」的神聖任務。將教條絕對化,就令不少宗教團體不願因時制宜,不能實事求是。他們既對任何與信仰稍有背違的事情異常敏感,也會動輒身體力行,熱烈肯定和推廣自家真理。再多的抨擊,只會令他們更堅信自己走在正途,對現世更是心惡痛絕,更要掮起救萬民於水火的擔子。任何意見相左,都可能是一場影響深遠的正邪大戰。
在鼓吹多元思考的社會,群眾早就對宗教君臨天下式的宣導嗤之以鼻,甚至一笑置之。早在歐洲啓蒙時代,宗教的光環早被科學與理性狠狠摘下,由真理唯一,變成思想之一,同樣要接受理性的檢定,要通過邏輯的關卡。宗教團體若然希望繼續在現今若干議題上留一置喙的席位,就是要謀求「入世」價值,而不應再硬推教條。可是,類此的妥協,變相是要宗教放棄本來超然地位:試問一套甘於接受物競天擇的教條及價值,是否神聖如舊?對宗教一直賴以為生的萬世一系,又是否一個沉重的打擊?
同性戀及淫褻資訊,同與性事有關,很難想像本地宗教團體會願意有任何讓步──畢竟,情愛歡愉,是宗教現時僅餘的道德據點,不容臨陣變招,更遑論棄兵曳甲,只得死守,只求反攻。在現代社會,宗教有它抱殘守缺的自由,但亦要有接受抨擊的氣度,以及實事求是的勇氣。與宗教意見相違的群眾,實事求是也是理所當然,毋須噤若寒蟬:因為"Allthatisnecessaryforhegemonytoariseisforrationalpeopletodonothing."「霸權,始於理性之人袖手旁觀。」(改自愛爾蘭政治家EdmundBurke之名句)。真理或許自有而有,但真理的「真像」,是需要不斷的探討及衝擊,方能絲毫畢現。
要避免意見定於一尊,在於招攬及接納多方意見。就以淫審處的判決常與現代價值相違為例:要刺激思維,要令判決更加入世,政府不妨可參考陪審團的運作模式,要求來自不同階層兼且合乎要求的市民參與評審,將之看成一項公民責任,避免淫審處成為一小撮人使權自娛的樂土,亂點鴛鴦譜。
保障同志合情合法
再談家暴條例保障同志為例,先要弄清「保障」並非「鼓吹」:一個人性取向有別大眾,不等於他自動喪失自有而有的天賦人權(事實上,床笫之事全私隱,政府亦無權過問)。政府是全民的政府,立法內容自然要兼顧大小群體之切身利益,它不是個別勢力的傳聲筒,更不是高舉十誡的摩西。保護同性戀者免於暴力,是對同性戀者生而為人之肯定,是政府對公民應負的責任,並非對性取向之取態。條例包括保障同志,絕對合情、合理、合法。
論及影響全民的議題,宗教團體置喙無妨──不過還是請你各家自掃門前雪。黃袍,穿給你們自家人看便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