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和立 中國問題評論員
中共領導人最近幾星期發動外交大躍進,溫家寶從歐洲回來不久,胡錦濤便出訪中東與非洲;而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與副總理回良玉更遠赴中南美洲,直搗「美帝」的後院,「準超級大國」的風頭一時無兩。中南海諸公暫時拋開國內「保八」、保社會穩定與抗旱等困局,改為在外交領域主動出擊,除了希望鼓動國人「愛國情懷」,轉移視線之外,主要是以胡總為首的中共外事領導小組覺得良機不可失!
叫美國勿再做一哥
北京已把鄧小平倡議的「後發制人」改為「先發制人」,把江澤民時代的「大國外交」升級到「準超級大國外交」。自從美國在伊拉克與阿富汗泥足深陷,兼且金融風暴對美國的放任資本主義來個迎頭痛擊,再加以新總統奧巴馬的救市計劃舉步維艱,華盛頓已沒有能力充當世界員警。之所以溫總在出訪歐洲時不斷拿中國會不會繼續購買美國國債作話題;北京的含義明顯不過:美國的經濟既瀕臨朝不保夕之境,請不要再充當國際一哥!而習近平在墨西哥訪問時,更揶揄某國家「吃飽飯沒事幹,向中國說三道四」等等;看來中共領導層覺得已再不需要給「新美帝」甚麼面子!
據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的國際戰略專家陳向陽介紹,中國高層的密集出訪是要「佔據未來國際秩序的制高點」,在國際棋盤上「下先手棋,發出中國聲音,維護中國形象,拓展中國利益」云云。中國的外交全方位出擊,首次國家主席與副主席同時外遊,首次兩位政治局委員同時訪問拉美,確實先聲奪人兼「聲大夾惡」,已成功地在國際舞台上掩蓋老美的鋒芒;而且在四月初在倫敦舉行的二十國集團經濟大會上,北京有關「構建全球金融新秩序」的建議肯定會獲得不少發展中國家的支持。
問題是,中國有足夠實力充當「準超級大國」嗎?表面上中國似乎具備也文也武的本錢。解放軍在建造航空母艦,航天部門在向月亮邁進,而且國務院正耗資四百多億元來建立一個二十四小時的英語新聞台與其他投放「軟權力」的基地。但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工、農業的科技水準遠未達到歐美與日本的水準,服務行業更大大落後於發達國家。且北京雖然在硬銷所謂「中國模式」,但近年越來越嚴重的華北地區旱災、全國水土流失與江河嚴重污染,已證明此模式的持續堪憂,更不要說與胡溫「以人為本」的口號如何背道而馳。
內地失業者又如何
領導人在國外出盡風頭,但大陸人民感受如何?負責農業與水利的副總理回良玉的口碑本來就不好,在數十年一遇的天災蹂躪神州的時候跑到拉美去幹甚麼?胡總為了要取得發展中國家在聯合國與其他國際組織的支援,無可避免地要向非洲國家作出更多經濟援助;不知道國內兩千多萬剛失去工作的農民工會有何感想?當然,耀武揚威更會導致「中國危脅論」在美國、歐洲與日本大行其道,其結果可能是「圍堵中國」的行動會越來越兇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