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包袱已經很多,何必要為手袋包子添上更多負荷?
出門前務必收拾隨身物品,平日只帶銀包、八達通、小化妝袋、紙巾、門匙、記事簿和一支筆,重量有限。最經典是預科時代,為了方便放學後游泳,將泳衣毛巾潛鏡替換衣服,全部放進A4大小的皮袋,同學們無不嘖嘖稱奇。這輕裝習慣推展到旅行層面,三數天的行程,一個背包便可起行。一星期以至一個月的行程,亦只是大背囊一度。拉箱兼帶大小包出遊的情況,只適用於出國一年那次。朋友說,他日倘若我要移民,行李恐怕亦只是如此而已。因此,碰上到澳門兩天都要拉箱倒籠的朋友,倒教我十分驚奇。
收拾行裝,是檢視自己的好機會。理論上,只要錢能夠買到的,其實並沒有甚麼是非帶不可。但是偏偏這時,所有不安全感就會被釋放出來,為旅程預計千萬個可能出現的非常情況,怕這怕那,於是愈帶愈多。數項電子產品的充電器、變壓器連萬用插頭、伴床的公仔攬枕、樽樽支支的護膚和化妝品、藥箱、塵封經年的重厚書刊……到頭來行李體積愈大,負荷愈重,旅程走得愈不方便,所帶物件卻全程原封不動。
身外物已經夠多了,輕鬆上路,是放過自己的難得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