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手記:Web2.0概念泡沫危機 - 大地

矽谷手記:Web2.0概念泡沫危機 - 大地

過去幾年科網業新貴YouTube、Facebook、MySpace、Digg及Twitter等,令Web2.0成為炙手可熱的概念。打着Web2.0旗號成立的新公司及網站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令人不禁回想起十年前科網股第一代的盛況。
當然,隨着經濟環境轉壞,也有人開始質疑Web2.0是否名大於實。當中某些理念是否被過份高估?第二代會否重蹈覆轍,像第一代一樣泡沫爆破呢?

傳媒已開始唱淡

數月前開始的金融海嘯,悲觀派的預言似乎陸續應驗,傳媒漸向Web2.0吹冷風(見附表:CNet列出十一大高危公司)。事實上,不少金融機構有從事創業投資,對象包括科網業新公司。
例如雷曼兄弟於九十年代中開始成立創業投資部門,涉足的新公司達八十多家。該部門正尋求自立門戶,但如果計劃告吹轉而賣盤,新買家對已投資對象可能有不同期望,或會希望早些回本,這八十多家公司可謂前路茫茫。再加上高盛及大摩等的創投基金,受影響者可能不只此數。
已關門大吉的有網上儲存服務商Omnidrive,該公司食正「雲計算」熱潮依然無法生存。
而被創投基金「壯士斷臂」,低價出售的例子有搞網上影音串流的Revver及PodTech,似乎市場只容得下幾個YouTube類型網站。至於Zillow及Pandora瘦身求存,已是較幸運一族。
其實從基礎角度看Web2.0某些理念,的確有被過份吹捧之嫌,例如長尾效應(longtail),指的是網上購物平台中,固然有少數大眾化的大熱貨品銷量極佳,以小眾為對象的貨品銷量當然遠遠不及。
但所有小眾商品累積起來的總銷售額亦相當可觀,拍得住大眾貨品的總銷售額,因此不容忽視。
此概念常被誤解,以為即使生產小眾商品亦可發達,其實有機會賺大錢的只是網上購物平台。
有網民分析過亞馬遜書店的銷量榜,位於長尾的小眾作品頂多能為作家每年帶來數百美元的收入。

有被過份吹捧之嫌

另一方面,以造就小眾商品市場見稱的拍賣網eBay,近年的路線也明顯偏向配合刊登大量固定價格貨品、總銷售額高的少數大型賣家如Buy.com。
究竟Web2.0是不是泡沫?業界人士指今次金融海嘯和2001年股災有所不同;科網業並非始作俑者,吸收了當年的教訓,新公司一般不敢做大花筒,財政狀況較為穩健。樂觀一點看,嚴峻的環境反會造就具創意的公司突圍而出,大家且拭目以待。
大 地
電郵地址:mailto:[email protected]

CNet專家列出十一家高危公司

‧公司:Twitter 業務:博客平台
‧公司:Meebo 業務:網上即時通訊
‧公司:TripIt 業務:旅遊網
‧公司:Zillow 業務:地產網
‧公司:Pandora 業務:音樂網
‧公司:SecondLife 業務:虛擬世界
‧公司:Skype 業務:網絡電話
‧公司:Ask 業務:搜尋引擎
‧公司:DailyMotion 業務:網上影音串流
‧公司:Netvibes 業務:個人化入門網頁
‧公司:MySpace 業務:社交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