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訊四圍炳:港電視台須放眼神州 - 侯聯貴

傳訊四圍炳:港電視台須放眼神州 - 侯聯貴

過去一兩個月,本地廣播業消息不絕,似乎本年也將會有不少新發展。近期最受人注目者,首選是亞洲電視的管理層新人事任命及糾紛。誠然,以事件的娛樂性而言,王維基、張永霖加上查氏家族,每天有新鮮熱辣的消息見報,並且具備豐富的小道閒話消息(各方頻向傳媒放料),劇情不比亞視連續劇遜色,大眾主要關注這些八卦消息,也可理解。其實,亞視的困局,又何嘗不是本港廣播業要面對的問題呢?

兼顧中港觀眾需要

亞視的新掌舵人曾強調要立足香港,不要做「中央十台」;但問題是,本港電視台(包括無綫、有線)均以進軍中國為終極目標,數年前大家不是爭取國內廣播的落地權嗎?數碼廣播不是要跟着國內的技術標準嗎?放眼神州應該是眾電視台長遠的發展方向,而不是退回香港。關鍵反而是,本港電視台現在可以分到多少國內「插播」的廣告收益,而這方面的收入是否比爭取本港市場更具潛力?
要爭取國內市場,電視台究竟應照顧國內觀眾的口味,還是強調香港獨特的「優勢」?這個問題,大可以參考本地的電影製作,雖然越來越多的電影以國內為主要市場,遷就國內人的口味,但箇中仍保留不少香港特色。如果不看片頭片尾的製作人員名單,大家暫時仍然可以分辨出馮小剛和杜琪峯的電影。可見,好的製作,仍然可以超越地域的界限。
筆者反而擔心,一旦本港電視業有更多進軍國內市場的機會,本地電視台一窩蜂遷就國內觀眾的口味,放棄自身的特色,不倫不類下又鬥不過鳳凰衛視及各省市電視台,同時又流失本地的觀眾,出現兩不討好的困局。

投資高水平製作不可缺

亞視有冇得做?筆者不敢說,這個傷腦筋的問題應由張永霖和亞視的股東回答。不過,電視業是文化工業,涉及品味和審美價值,管理人的思維不僅是只得搞回撥或IDD的轉數快,也不會是來自只懂看「盤數有冇得做」的英式管理工匠。亞視要突圍,高水平的製作(不一定是高成本)是少不了,投資也同樣少不了。若亞視股東根本無意承擔的話,應該及早離場,交回牌照,讓其他有意經營者接手。也許這才是亞視股東、本港廣播業及香港觀眾的三贏局面。
侯聯貴
電郵地址: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