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震兩岸】「消費券,我們歡迎你!」經濟不景下,全國各地正醞釀一場派發消費券熱潮!除成都、杭州等地市民已享受到消費券外,深圳民眾獲悉當局正研究發放總額可能高達2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消費券時,普遍都舉手贊成,有調查指,64%人甚至希望立即發放。不過,對於杭州研究用扣除公務員的工資,以消費券形式發放去刺激經濟,普遍市民都大聲叫「不!」亦被法律界人士指斥涉違法。
自去年9月爆發全球金融海嘯後,成都、杭州等多個城市已向市民發放逾億元消費券,未發放的,如深圳,上海等地也在積極研究,更成為近日正在召開的廣東省兩會的熱議話題。深圳有關部門正在研究發放消費券的可行性,而接近調研組的一名人士透露,有關調研已接近尾聲,市政府或將在近期對戶籍居民發放消費券,當地將成為廣東省發放消費券的試點城市,但具體金額仍未定。而此前,市社科院就向市長許宗衡,提交一份建議發放20億元消費券的報告。
對於派發消費券,廣東省政協委會、省社科院副院長魯開垠認為,除了建鐵路等基建去刺激經濟外,利用消費券去刺激市民消費意欲,對振興經濟同樣重要。有人認為,投資大型項目需時,但派消費券,馬上就可以見效。來自深圳的省政協委員查振祥也指,消費比投資對拉動經濟作用更大,委員陳綱軍亦認為,廣東有經濟能力,消費券雖非萬能,但至少能保障經濟不會在短期內快速下滑。不過,明星委員吳小莉則認為,消費券治標不治本,台灣派消費券對消費拉動也僅得1%,擴大就業和鼓勵創業才是長久之計。
杭州「以券代薪」被指違法
深圳大批市民甫聽到政府可能發放消費券,即爆發歡呼聲。深圳新聞網舉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1%人都支持;76%希望發放1,000元;64%希望立即發放;74%人更認為會直接刺激消費增長。但網民「雷人」就說,貧困市民拿到消費券往住會花在價格便宜的生活必需品上,對刺激經濟作用未必明顯。
此外,對於杭州市最近研究從市委書記、市長及公務員身上的月薪中扣取5至10%,「以券代薪」來刺激消費。消息一出,即惹來各方抨擊,不單止市民抗議,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莫紀宏也直指,勞動法明確規定工資要以貨幣形式發放,如果以券代薪,就要修改法例了。
這是繼杭州去年拿出1億元向貧困家庭和學生發放消費券之後,市政府打算推出的又一舉措。所不同的是,這次不用財政資金,而是直接從公務員工資中扣除。
廣東金羊網/北京《法制早報》/本報記者
兩岸派消費券和紅包
成都 去年底發放3,700多萬元給貧困市民,每人派100元消費券
杭州 今年1月向貧困戶派200元消費券,另學生每人100元,總額1億元
南京 今年將向市民派2,000萬元鄉村旅遊消費券,每戶100元
東莞 去年截至10月派1.99億元紅包給19.92萬貧困市民;今年再派2.3億元給貧困市民,每人最多600元
台灣 今年1月向全民派發172億元消費券,每人723元
註:貨幣單位為人民幣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