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得到旺旺集團主席蔡衍明入股的亞洲電視昨天宣佈大裁員,共有二百○七名亞視員工接到大信封,佔總員工人數百分之二十以上。若果加上去年底裁走的六十多人,亞視在短短幾個月內已裁走近三百名即超過四分一員工。
根據亞視執行主席張永霖先生發給員工的信件,今次大幅裁員是因為亞視多年來虧損數十億元,股東已不勝負荷,再加上金融海嘯,亞視日常營運資金出現極大困難。張永霖更說,公司已危在旦夕,惟有採取決斷措施才可以挽救公司於水深火熱中。
亞視長期積弱,收視不振,廣告收益欠佳,再加上金融海嘯冲擊,她在財務及資金上有困難是眾所周知的事,她需要開源節流包括裁員瘦身也不讓人意外。但把公司說成危在旦夕及需要立時裁走四分一員工卻缺乏說服力,卻讓人質疑亞視新舊股東、新管理層是否有誠意及能力辦好這家本地的主要廣播機構。
張永霖先生說,亞視多年來虧損數十億元,股東不勝負荷。這個說法有點不盡不實。亞視多年來的確累積巨額虧損,但虧損絕非由一個或少數股東承受,因為多年來亞視股權數度易手,成為大股東的財團及富豪也有多家。換言之,現今的股東及大股東承受的虧損絕非數以十億元計。此外,亞視剛剛得到台資旺旺集團老闆蔡衍明入股,得到新的資金來源。從這個角度來看,亞視的財政狀況可說有一點好轉,或至少沒有轉壞。她有甚麼需要痛下這樣的殺着,大幅裁減四分一員工呢?
更重要的是,短時間內削減大量人手肯定會對亞視的運作以至節目質素有影響。應該看到,廣播機構是資本、人力密集的行業。廠房、機器、設備的投資固然不能省,充足的人手同樣不可或缺。就以新聞節目為例,人手不足難免限制採訪的規模,難免要增加記者、編輯、編導的工作量,減少他們深入採訪、仔細核實新聞材料的時間,最後肯定影響新聞報道及時事節目的質素。現在,亞視要進行全方位裁員,意味不同類型節目的質素都難免下降。這不但對觀眾、公眾不利,更令人懷疑公司是否有能力按牌照的要求為香港觀眾提供高質素電視節目。
另一方面,新股東及管理層都表明想改革亞視,想搞好亞視,讓觀眾有更多選擇。可是,要搞好一家電視台,要搞好節目是不能空喊口號的,是不能靠「吹水」的。搞好電視台需要的是創意,是投資,是管理層的魄力。一日鮮、三日鮮的節目是不可能在競爭異常激烈的資訊娛樂市場殺出重圍的。偏偏亞視新股東及管理層的所謂改革卻是要裁走製作節目的人手,減少製作節目的資源,打擊員工的士氣。像這樣的改革究竟是在提高亞視的競爭力還是在自廢武功呢?亞視股東及新管理層可以向公眾、觀眾好好解釋一下嗎?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