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敬禧 自由撰稿人
位於元朗鄉村的元岡幼稚園,因未能覓得新校長,加上只得四名學生就讀,而唯一一位全能型主任教師也有離任意向,相信該校關門大吉的日子已不遠,村內的風聲、雨聲、讀書聲,很快便會成為村民的集體回憶。
筆者就讀過兩間幼稚園,很幸運地,兩間也是鄉村幼稚園。我所以形容為「幸運」,是因為覺得鄉村幼稚園的環境,比市區的幼稚園,更適合給兒童作為人生求學階段的起步點。
在我記憶中,當時幼稚園還是頗熱鬧的,那年頭,班房內大約有十多二十個學生,大部份也是住在村內或鄰村的小孩,放學後聯群結黨,脫掉白布鞋,跳進山澗,捉魚仔蝦仔。每當樂極忘形時,就會聽到大家的母親在遠處高呼:「衰仔,食飯啦,做晒功課未呀?」通常課餘活動就在一片打罵聲中結束,每天如是。校舍雖然簡樸,沒有遊戲室、波波池、軟膠滑梯,但有廣闊的青草地,可以任我們踐踏,玩兵捉賊。沒有playgroup,但有狗有貓有魚有牛,知道牛肉出在牛身上,不是來自「扒王之王」。也沒有外籍教師用純正英格蘭口音教我們這些鄉村仔英文,但有親切的老師姐姐,教我們ABCD。沒有一條龍直上英中名校,但我現在也不賴,總算自食其力,是「納稅分子」。
但隨着生育下降,學生數目漸少。學校名牌制,學生貴族化,家長紛紛將子女送往市區名校。政府將教育視為商品,學校變身工廠,學生淪為一式一樣的罐頭食品,只求集中處理,加大生產。鄉村幼稚園在今天的香港已很難再生存。若閣下走訪新界鄉村,看見有村校竟遺世獨立,小孩奔走追逐於操場籃球架下,課室內,仍見一位老師姐姐向學生慢慢念出九因歌的話,請駐足停留,在它步向日落大道的盡頭前,細心欣賞面前這刻的人生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