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財長蓋特納提出2.5萬億美元(19.5萬億港元)新救市方案,金額大但毫無內容,令人質疑只是延續前財長保爾森的藥石亂投方案,最終只會像保爾森的救市方案浪費納稅人的金錢。
注資8銀行蝕大錢
保爾森去年撥2,540億美元(1.98萬億港元)注資入花旗、高盛等八大銀行,強調是一項投資,不是派錢,但財政部眼高手低,開出劃一價,未考慮各機構財政狀況的差別,結果每注資100元,平均換來的資產只值69元,當中以投資在美國保險集團和花旗集團這兩家公司勁蝕錢,每注資100元,換來資產只值41元,浪費納稅人金錢。
撥款欠規管招民怨
財政部去年注資入銀行,希望可紓緩銀根,令銀行有錢對外拆借,紓緩信貸緊縮,但銀行獲救命資金,卻沒有向外拆借,只用來補充銀行資本充足率,而財政部當時吸取雷曼兄弟倒閉的教訓,只着眼「大得不能倒閉」(toobigtofail),在撥錢時完全不附加任何條件,結果銀行只將極小撮續命資金拆借,亦被批評拿公帑來派發花紅,引起美國人和總統奧巴馬狠批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
車廠獲救不思進取
保爾森去年底極不情願下用救市基金拯救瀕臨破產的三大車廠,獲續命資金打救的通用汽車及克萊斯勒(Chrysler),上月汽車銷量分別勁跌49%和55%,而只獲當局擔保的福特只跌30%,令人質疑打救夕陽行業的成效。三大車廠的問題源於工人薪酬過高,又不革新,每年卻花6,500萬美元(5億港元)用來游說國會議員不要提高汽車的慳油標準,不思進取。
《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