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收發短訊十分普遍,但一不留神,容易誤墮收費陷阱。有讀者在網上以手機號碼登記參加抽獎活動,並收到短訊確認,結果換來不斷的成人短訊,並被收取大筆短訊費用,及後發現原來登記參加抽獎,同時被視為同意接收短訊服務。
讀者林小姐去年10月於上網時突然收到一則自動彈出的抽獎廣告,內容大意是:只要輸入手機號碼便可參加抽獎,有機會獲得iPhone或NDS遊戲機,她登記參加,不久其手機收到短訊確認。
不斷收成人短訊
林小姐指出,參加抽獎後一直沒有回音,但11月與12月期間,卻多次收到一些成人短訊,「我初頭以為有人send錯短訊,一直冇理,大概內容有『Honey你𠲖家喺邊呀?』、『好掛住你呀!』、『幾時約出嚟玩吓?』‥‥‥我每次收到之後隨手就delete(取消)咗佢。」
至12月底她翻查手機賬單,才發現過去兩個月無端被徵收分別60元與145元「mToucheservice」短訊費用,每個短訊收費5元,換言之,兩個月內已分別被徵收12次與29次短訊費。
林小姐發現後即致電電訊商數碼通了解,職員調查後指她10月曾登記該短訊供應商mTouche的資訊服務,故徵收上述費用。惟她強調,當初只登記抽獎,從未申請其他資訊,而且每次收到短訊後,均沒有發送回覆,不滿供應商濫收服務費,「佢鍾意send幾個短訊畀我,跟住就收我短訊服務費,我覺得咁樣亂收費好離譜!」
本報跟進獲退費
數碼通回覆,該公司已主動聯絡提供短訊內容之供應商mTouche,根據供應商紀錄,林小姐去年10月曾透過互聯網登記供應商之服務,供應商按她所選取的服務發送相關短訊;由於她沒有向供應商取消服務,故一直收到短訊。數碼通已代林小姐向供應商反映情況,供應商按她要求取消上述服務,並考慮到她的個別情況作特別安排。
林小姐事後表示,經本報跟進投訴後,獲數碼通退回12月份的145元短訊收費,11月份收費卻未有退回。
檔案編號:1231063
討論區多人反映中招
記者瀏覽網上討論區,發現不少網民也曾中招,同樣指摘mTouche以電子產品餌誘參加抽獎,隨後卻向手機濫發短訊,徵收每個5元的短訊服務費。
記者從互聯網搜尋到「mTouche」抽獎網頁(見圖),發現該抽獎連接一交友網站,只需輸入手機號碼及回答一條簡單問題,即可參加抽獎;而網頁右上角附有「條款及聲明」及「收費詳情」,「聲明」其中一項提及「這是一個持續短訊問答遊戲直至用戶取消,系統一經接受已回覆之短訊或驗證碼,已等同於你已閱讀本段條文及明白本公司之服務和同意收取訊息及其有關的費用。」
議員回應:兒童使用手機最易中招
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譚偉豪指出,目前互聯網抽獎活動並不受電訊條例監管,部份供應商更可能在外國註冊,監管出現困難;此外,登記與收費條款不清晰,令手機用戶容易墮短訊陷阱,當中兒童使用手機特別容易中招,不時有家長無辜需負擔大額服務費。
他認為,政府應檢討目前法例,堵塞漏洞,而電訊管理局應加強對電訊商的監管及提供指引,例如容許手機用戶自設每月消費上限,加強保障。
電訊管理局表示,收費短訊屬電訊增值服務,電訊商或短訊供應商也有責任在提供服務前向客戶提供清晰的收費資料。該局承認,目前主要根據《電訊條例》及牌照條款規管電訊商,未有直接監管短訊供應商的收費或濫發短訊問題。
電訊管理局:29616333
社會服務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傳真:37112468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tnext.com/donate
各類表格: http://charity.atnext.com/forms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