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救市秘訣「多做少錯 唔做最錯」 - 盧峯

蘋論:救市秘訣「多做少錯 唔做最錯」 - 盧峯

究竟奧巴馬政府總共拿出多少錢來刺激經濟及挽救金融體系已成了一個誰也答不準的問題。即使是財長蓋特納、白宮經濟顧問薩默斯或奧巴馬本人大概都不能確定開出的期票總額究竟是一萬億、一萬五千億、二萬億美元或是更多。他們能確定的是,整個救市方案的規模比任何人原先想像的都要大得多,美國政府的負債將會達到空前的水平。
單單在星期二,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了總值八千三百多億元的刺激經濟方案;而美國財長蓋特納則公佈了超過一萬五千億元的穩定金融體系方案。只是這兩個方案已涉及二萬多億美元,再加上較早前的七千億元救市方案及聯儲局的特殊措施,誰還能清楚計算得到總體的救市金額有多少呢?
用上多少錢當然惹人關注,大家最在意的恐怕還是奧巴馬的雙管齊下救市方案能否扭轉亁坤,能否令疲弱的美國經濟逐步止跌回穩,避免跌入上世紀三十年代那樣的大蕭條。
要確實評價奧巴馬救市方案的效果並不容易,因為不管是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都需要一段時間(至少六至九個月)才能看到效用,一些基建工程由招標到開展工程更可能需時一年。但從奧巴馬政府願意落重藥及能迅速促使國會通過方案來看,奧巴馬的救市行動成功機會甚大,至少可以令美國不致陷於日本那樣的長期停滯中。
面對前所未見的金融海嘯及由此而引發的經濟衰退,政府特別是主要經濟體政府在回應時必須緊記一個原則,就是:「多做少錯,少做多錯,唔做最錯」。事實上在私人企業大幅縮減投資,消費者因面對裁員減薪而大幅減少消費下,的確只有公營部門及政府還有餘錢餘力可以擴大投資及消費,的確只有靠政府大灑金錢才能避免經濟進一步惡化。假若政府在這時候袖手旁觀,不採取重大的救市措施,或只是拿出「唔湯唔水」的刺激方案,經濟肯定急劇轉壞至神仙難救的局面。奧巴馬及他的經濟團隊看來深明這個道理,拿出的救市方案規模比大部份人預期大,當中過半數更是直接的投資及開支。這意味數以千億元計的資金將會很快流進經濟體系內,填補私人投資及消費的不足。對已嚴重「貧血」的美國經濟來說,奧巴馬政府等同把多包血液迅速輸進病人體內。這不是令它可以更容易擺脫奄奄一息、蒼白無力的情況嗎?
除了落藥夠重以外,奧巴馬政府能迅速促使國會兩院通過刺激經濟方案也能增加民眾及國際社會的信心,提升方案成功的機會。誰都知道,美國政治體制由於權力分散,政府與國會互相監督制衡,要通過任何政策、法案都不是容易的事,都要經過曠日持久的討價還價,有的重要政策甚至在過程中夭折。去年十月當金融海嘯令金融體系瀕臨崩潰時,布殊政府的七千億救市方案就幾乎因眾議院共和黨成員反對而無法落實,股市更因此而大跌。奧巴馬上任還不到一個月,他的刺激經濟方案規模更大,但他卻能順利得到足夠支持順利通過方案,並可望在下星期正式成為法案。這表明奧巴馬政府有能力克服華盛頓的權力迷陣,有能力盡快落實具爭議性的政策。還有甚麼比能迅速行動、迅速回應問題的政府更能提升民眾及國際社會的信心,更能有效處理層出不窮的經濟危機呢?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