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片商北上玩殘港產片

特稿:片商北上玩殘港產片

香港電影金像獎昨日公佈提名名單,入圍者多是千萬製作及與內地合資電影,100%土生土長的港產片,只有許鞍華執導的《天水圍的日與夜》及《性工作者2我不賣身.我賣子宮》等低成本製作。
港產片買少見少,主要原因是內地市場太大太吸引,片商為爭取這個大市場,明知合拍片題材受到諸多限制,影響創作,但為了利益,還是想盡辦法搞合拍片,寧願開拍一些已失去港片特色的電影去遷就內地市場,港產片在這種市場環境下,豈能不加速玩完?
目前香港片商短視地只看重內地市場,根本不肯投放太多資金支持港產片,如許鞍華去年到處拍門找老闆投資《天》片,卻沒有老闆看好這部戲,結果最後是王晶出手相助,才籌得資金開拍,雖然王晶經常開拍低俗笑片,其實他對香港影壇還是有一份熱情。
不過歸根究柢,港片越來越依靠內地市場,其實是因為香港與東南亞市場萎縮所致;兩大主要市場萎縮,一來是因為不少片商以前拍了太多爛片,令觀眾失去入場信心,加上近幾年來無論幕前幕後均缺乏新血,培養不出新一代有賣座能力的巨星,擔起票房的演員來來去去只得梁朝偉、劉德華、周星馳和鄭秀文幾個,觀眾怎會不生厭?
撰文:李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