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一向缺乏死者捐出的器官,現時有120人輪候移植肝臟,當中不少是垂危病者,但捐肝者每年卻不足30人,令換肝續命恍似遙遙無期。不過瑪麗醫院外科講座教授盧寵茂昨透露一個令人鼓舞喜訊,過去40日院方共接獲九個屍肝及四個活肝捐贈,成功進行13宗肝臟移植手術,即三日一宗,不足兩個月便達致往年一半目標,他指與市民較接受捐器官惠及他人的觀念有關。
盧寵茂續稱,由於今年內換肝手術增加,連帶用來浸泡屍肝令肝細胞保持存活的藥水也見短缺,現時院方需要從速訂購藥水補充,以應付未來的需要。他指出,捐肝人數增加值得鼓舞,但希望市民繼續付出愛心,參與死後捐出器官行動,令更多病患者受惠延續生命。
親人捐出肝臟近年漸普遍,子女捐肝救父母,或父母捐肝救子女盡顯親情;上月本港更成功進行首宗交叉肝臟移植手術,救活兩名患肝病男子,更將兩個陌生的家庭連結起來。不過,手術後捐出部份肝臟的蘇寶珍,一度受到感染出現嚴重併發症致肝衰竭,最後需要再動手術救回一命,現時捐肝與受肝的四人已經出院漸漸康復。
兩個家庭互相幫助
上月初因急性乙型肝炎入院的36歲男子蘇偉崙,四日內惡化成急性肝衰竭急需換肝,其26歲小姨蘇寶珍願意捐出活肝,惜二人血型不合告吹;另一方面經營小食店的馬先生也因乙型肝炎誘發慢性肝硬化,其妻願意捐肝救夫但無奈也因血型不合而告吹。正當兩個家庭絕望之際,瑪麗醫院換肝中心發現馬太與蘇偉崙血型配合,蘇寶珍則與馬先生血型相符,於是提出交叉換肝建議,實行「你救我丈夫,我救你姐夫」;兩個家庭造就一項醫學成就,救活兩條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