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上的波兒》捱得到這個情人節才落畫的話,我勸滿腦子愛情神話的你還是不要去看。波兒一見鍾情死心塌地,甘願做宗介的女人,放棄魔法之身,急不及待上岸。柴米油鹽,五歲的波兒吹吹水哈哈笑就夠開心的了,二十年後在普遍成人兒童化的今天,波兒宗介還可以這樣生活。但三十年後呢,看看現實的「續集」:波兒跟宗介,兩個人都在大行工作,一場金融海嘯,投資給捲走了大半,男方面對裁員壓力,女的想生個牛仔沖喜。雖然同居了這麼多年,二人不想結婚,以往兩人都有劈腿的紀錄,財產已經事先講好,就算有了孩子,都不能共享,要財政獨立到死那天。但翻開月結單,能share的那點積蓄實在很有限,波兒甚至埋怨宗介,幹麼不早早賣掉八號仔。面對私有化,二人心情沉重日日吵嘴。
宗介心裏想,假如當日沒有在海邊救起波兒,今天可能在家鄉經營媽媽留下來的老人善終療養院,還可以天天對住海浪造夢,住在艇上,彈彈吉他,聽聽爵士,養一盆金魚,帶住一隻唐狗也不錯的。至於波兒,跳崖後即刻就下海了,自以為精明炒賣豪宅,摸頂入市的幾個單位近來陸續被迫斬倉,損失慘重。她後悔放棄魔法得太早,只好求神問卜,視某某大師為心靈雞湯。大師說生仔能改運,她深信不疑,在睡房擺好水桶陣,枕頭底壓兩片火腿,常常向宗介的肚臍吹氣。鄰居小孩叫她波姨,大人叫她伊波拉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