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買錯結構性產品<br>三招教你分真假債券

慎防買錯結構性產品
三招教你分真假債券

雷曼迷你債券事件,令投資者關注以「債券」包裝的結構性產品。在投資前應先了解產品,以免貨不對辦,以迷你債券為例,若事前翻閱招股章程,就可避免將結構性產品當作債券來投資。 記者:葉敏儀

結構性產品和債券的性質、回報計算各有不同,難以一概而論比較兩者的風險,資深金融評論員黃元山表示,一般債券是由政府或機構發行,內容簡單容易理解,但有些債券內容複雜,如與股票掛鈎,或是牽涉多間機構的抵押品,運作較難理解,實質是結構性投資產品。
所以,投資債券前要做功課,除了從配售銀行等機構取得債券資料,亦應翻閱發售文件,即債券的招股章程,了解自己買了甚麼及有沒有買錯?
他提醒投資者,買債券之前應先在招股章程內,找出以下三大問題的答案,便能知道手上的是債券,還是結構性產品。

三問題認清本質

問題一:如何支付利息?
答:會否因應其他因素變動,如按利息走勢來決定,即為結構性投資產品。
問題二:在甚麼情況下會沒有利息?
問題三:如何支付本金?
至於問題二及三,可以星展Constellation信貸相聯可贖回債券為例,在招股章程首頁「本債券簡介」,第一句即開宗明義指「本節所載資料僅為結構性零售債券系列78、79、80及81(「本債券」)的主要特點概要。」又指「本債券與8間著名機構相聯」,當中包括雷曼兄弟。
章程內亦寫明,「本債券並不保本:倘若8間相聯機構任何一間在到期日前發生信貸事件,則閣下會損失部份(甚至可能全部)投資。」若沒有細讀上述文件,又沒有向推銷機構查問清楚,便會忽略當中的風險,做錯投資決定。

以五隧一橋債券為例,招股章程要細讀。

睇招股章程減風險

再以「迷你債券系列五」為例,發行人PacificInternationalFinanceLimited為一家03年才註冊,股本只有5萬美元的公司。
簡介寫明:「發行人履行其支付債券本金和利息的能力,將取決於發行人收到在按揭財產(主要為指定證券)下的應收款項。」即不擔保可以取回本金。

五隧一橋零售債券若出事,政府不會擔保賠償。 資料圖片

定息債券與結構性債券比較

票面息率 定息債券:固定
結構性債券:與不同事項掛鈎,例如某指數水平;某股票或一籃子股票價格;某公司或一籃子公司信貸表現(透過參考指定事故,例如無力償債)

償還金額* 定息債券:100%本金
結構性債券:視乎發行時的條款,100%本金或低於本金的贖回金額,例如有關參考機構有否發生信貸事故;贖回時應付金額可能與貨幣掛鈎,或以實物取代現金支付,如與該債券掛鈎的有關股票或一籃子股票中,表現最差的股票

註:*包括到期或提早贖回時
資料來源:證監會

知多啲
政府發行未必包底

在交易所上市的產品,例如香港五隧一橋有限公司發行的有抵押零售債券,投資者可在港交所(388)「披露易」( http://www.hkex.com.hk)找到相關文件。
若是在場外買賣的債券,晉裕投資研究部聯席董事林偉雄表示,應向推銷機構索取債券的銷售文件或招股章程,從中翻查其發行目的、發行人背景、內容及結構等資料,除了關心債券票面價及利息、銷售機構收取的年費和存倉費等,亦應多了解以下幾點:

《發行人》要知道買的是機構還是政府債券,發行人行業前景、收益及現金等,這些都反映其財務狀況及還款能力。
林偉雄說:「假設買美國政府債券,發行人收益主要來自稅收,但身處金融海嘯源頭的美國,稅收可能大減,影響債券的利息回報。」他提醒「股票和債券屬不同的投資工具,買股票時要睇盈利,買債券則要留意公司的現金流是否充裕,還錢能力最重要有現金在手。」

《風險》投資債券亦有風險,發行人會在招股章程內「自爆」,若是機構發行的債券,應留意其業務、行業前景及未來可能面對的潛在風險。以五隧一橋有抵押零售債券為例,招股章程中「風險因素」一節提到:「儘管發行人的全部股本乃由香港特區政府的代表擁有,香港特區政府將不會就零售債券或票據項下的責任提供任何形式的擔保。」若投資者只看發行人是港府代表,以為即使出事也有政府擔保,便大錯特錯。

林偉雄

派息細節不容忽略

《派息》招股章程會列明派息細節,如派息多少厘?是固定還是浮動?何時派息?有些債券可能只是首年派息較多,之後派息減少,若不細讀章程內容,容易跌入陷阱。

《評級》雖然雷曼迷債在出事前,亦曾獲評級機構的高度評級,但林偉雄說評級機構已調整機制,收緊評級制度,有關評分不失為一個參考。現時市面三大評級機構包括穆迪、標普及惠譽,建議貨比三家。

《擔保人》如果債券有擔保人,投資者就不能忽視,要同時了解擔保人的信用風險有幾高,林偉雄表示:「可以了解債券是如何做到保本,又或機構發的零息債券,若有資產作抵押會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