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的基本教理 - 李怡

聖嚴的基本教理 - 李怡

佛教和所有宗教一樣,相信有神存在,舉頭三尺有神明。所謂人在做、天在看。不信任何宗教的人,就什麼事都可以做出來。當然,前提是不違背自己的信念,但如果信念是一種錯誤的追求呢(例如實現共產主義人間天堂),不覺得有「天在看」的人就可以很可怕了。
佛教與其他宗教不同之處,是其他宗教都相信有絕對真理,絕對真理掌握在神的手裏,接近神,就接近絕對真理。聖嚴大師認為,佛教要人們接受「變幻」,接受「無常」。如果不能了解無常,接受無常,面對無常,煩惱與痛苦就產生了。接受無常,才能有心靈的安定。
聖嚴大師解釋佛法的要義,在於苦也無常,樂也無常。苦時不需太失望;樂時也不要太得意。成敗都要保持一顆安定的心,不隨情緒起伏,這是佛教的生命價值觀。
佛教講因果,但更講因緣。因果不僅是這一生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而是要看前生,即「三世因果」。前世的因,種下了你今生性格、命運的果,這是你今世生命的內因。但今世生命還要有緣配合,緣就是外部的條件,緣無法掌控,但可以去經營。
佛教的因是內因,是前生結了好緣,今生顯現。緣是今生要結的善緣,好緣,要善於經營今生的緣,不要結惡緣。若不結好緣,那麼前生緣種下的因也會失去。
聖嚴講佛教的核心教理,除了「因、緣、果」之外,還有「苦、集、滅、道」。「集」是因緣生、因緣滅的交集。因緣生,結的果如何,端看我們怎樣處理,處理不當是苦,得當是智慧、福德。苦、集之後,就是「滅」,是滅去「苦」。「苦」的結果產生,要面對它、處理它、放下它,就是「滅」了。苦事仍在,但因為我們已不會為它而苦,等於把苦滅了,這就是「道」。「苦、集、滅、道」是聖嚴法師對人間佛教教理的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