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技是否也需要講道德? - 吳志森

財技是否也需要講道德? - 吳志森

吳志森
資深傳媒工作者

電盈私有化,種票疑雲陣陣,鬧得滿城風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裁員減薪接踵而至,電盈的企業形象繼續尋底。社聯頒發「商界顯關懷」獎項給電盈,成了媒體輿論揶揄諷刺的對象。
香港的自由經濟指數,長據世界榜首。合併收購,上市私有,把股東的利益最大化,為投資者賺取最多利潤,在一個真正自由的經濟體系裏,本來無可非議,也不應大驚小怪。但今次電盈私有化惹來極大爭議,種票疑團只是其中一項因素,更重要的原因,是李澤楷大玩財技,以蛇吞象的方式收購香港電訊以來,一而再再而三的以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手法,把小股東玩弄於股掌之上,股價一跌再跌,不少長者靠收股息過活,本想勞累一生,圖個穩妥的晚年,但卻事與願違,小股民的一生積蓄,頃刻付諸流水。

大小股東應利益一致

一位大學教授對我說,電訊盈科這家上市公司,長期以來是大學講堂熱門研究的課題,無論是老師或同學,都對電盈玩出神入化的財技,嘆為觀止,目瞪口呆。但究竟甚麼是財技?財技是否需要講道德?就連這位大教授也難以說得準確。
沒錯,做生意不是開善堂,「利潤最大化」是最高原則。我們暫且不談甚麼社會企業責任,但先問一句,「利潤最大化」,究竟是誰的利潤呢?上市集資,股民信任大股東管理層經營有道,把自己的血汗積蓄交出來,投放在這家公司,希望分得利潤,股價上升,更可以財息兼收,經營不善,環境欠佳,股價下挫,也只能怪自己眼光不好,與人無尤,怪不得誰。
大股東和小股民同是投資者,理論上他們利益一致,公司盈利,應按比例分得同等份額,公司虧損,應按比例共同承擔,賺了大家高興,輸了心甘命抵,這才是光明磊落的遊戲規則。但不少上市公司主腦人樂此不疲的財技表演,卻完全違反規則,大股東的利益,凌駕小股民的全副身家。每次財技得手,大股東都賺得盤滿缽滿,肚滿腸肥,而小股民的身家都大幅縮水,真金白銀的投資,落得慘淡收場。

全權控制後為所欲為

因此,揭開表面,所謂財技,其實只是魔鬼的化身,是大股東吸啜小股民血汗骨髓的修辭。電盈大股東不費分毫,還有近二十億股息落袋,就可以將一家由千萬股民成就的香港最大電訊公司,化公為私,全權控制,今後煎皮拆骨,為所欲為,沒有小股民阻頭阻勢。天下間還有甚麼比財技更便宜的事呢?
溫家寶總理在歐洲訪問,三番四次以「企業家的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來指摘貪得無厭的美國投資銀行,聽來不無諷刺,因為「流淌着道德血液」的中國企業家,也只是鳳毛麟角,不然不會有這麼多諸如三聚氰胺毒奶醜聞,按照國人的邏輯,自己也管不好,就不應跑到別人家門口說三道四。我問大學教授,財技是否需要講道德呢?教授一時語塞,支吾以對。看來,無論是中國還是香港,大學講堂,加開道德這一課,顯得相當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