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瘡或因免疫失調誘發

凍瘡或因免疫失調誘發

【本報訊】在寒冷的冬季,手指及腳趾頭容易長出俗稱「生蘿蔔」的凍瘡,大部份患者會自行痊癒,但凍瘡與皮膚感染及暗瘡等相似,有時難以識別,更可能由紅斑狼瘡症等免疫系統失調問題誘發,故提醒市民近日天氣回暖後,若凍瘡仍未痊癒,應及早求診,以免延誤治療。
皮膚科專科醫生王夢貞指,人體在寒冷天氣下,皮膚表層的血管會收縮,局部血流量減少,可令附近組織發炎,並引致紅腫,患處會痕癢甚至赤痛。一般凍瘡生長在肢體末端,例如手指頭及腳趾頭等長時間外露於低溫下的位置,少數患者的凍瘡更會長在耳尖及鼻頭。

不尋常出現要求醫

凍瘡的元凶不一定是寒冷天氣,王夢貞指,凍瘡也可由免疫系統失調引致,例如紅斑狼瘡症及冷凝球蛋白血症等患者易受病情影響,導致手指末端血管阻塞,即使天氣和暖也會誘發凍瘡,「如果經常生凍瘡,就算唔凍都生,咁就有可能係免疫系統出事,或者要抽皮膚樣本化驗。」王夢貞指,凍瘡可與一般紅疹混淆,例如細菌感染引發的紅疹或接觸性皮膚炎,罕有長在鼻頭的凍瘡則似暗瘡,有時難識別,但強調細菌感染多發生在單一地方,凍瘡一般會分佈於多個指頭,並只會於天冷才出現。
醫學界未有界定溫度下降至某一程度才會長出凍瘡,王夢貞表示要視乎濕度及個人保護措施,本港冬季氣溫經常突然下降,兒童、長者及缺乏自我照顧能力的病人,多因不懂做好保暖,而成為凍瘡的高危患者,患者通常做好保暖措施後,一星期後凍瘡便會不藥而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