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魚」受害者增至32人

「油魚」受害者增至32人

【本報訊】在赤柱露台餐廳吃下魚柳後肚痛排油的女生人數昨增至32人,當局仍在化驗該魚是否不宜食用的油魚(oilfish),一經證實,有關餐廳和入口商將面臨被檢控。
赤柱聖士提反書院附屬小學上周四(5日)安排43名高小學生到赤柱露台餐廳,透過食西餐學習餐桌禮儀,當晚菜式有蘋果沙律、忌廉湯、香煎鱸魚柳伴檸檬牛油汁。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前日收到學校報告,指其中18人其後數日陸續出現肚痛及排油情況,昨日再收到14人報稱有同樣情況,令總數增至32人,大部份已康復。校方昨未有回應。

餐廳經理:良心唔好受

赤柱露台餐廳經理黃劍平表示,約八個月前接納供應商提議,由菲律賓入口一批牛油魚(butterfish)魚柳替代原本較便宜的黑鱸魚。做了逾20年飲食業的他指出,牛油魚是被認定的高級食材,大酒店和高級食肆都有供應。該批魚柳共重10.5公斤,以1,186.5元買入,去年12月22日到貨,前晚食安中心到來取走餘貨化驗時,餘下3.7公斤。他表示,每批魚都會有同事試食,他們沒有不適,若是供應商提供不宜食用的食材,將會追究,「小朋友食咗咁樣,良心唔係太好受。」餐廳昨日日間生意急跌五成。
記者昨到魚柳供應商「家健實業」了解,負責人拒絕回應。若食物環境衞生署化驗證實有關魚柳是油魚,食肆可被控提供不適宜食用食物,海關也可檢控供應商提供虛假說明。
資料顯示,油魚也有稱作牛油魚,屬棘鱗蛇鯖科魚類,所含的蠟脂無法被人體吸收,所以吃後會排油。前年百佳等超市將油魚當作貴價鱈魚售賣,因而被檢控。立法會議員李華明指出,油魚可作工業用途,因此本港沒有禁止入口,要求當局加強監管,規定入口商不可轉以其他名稱出售和不會用作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