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疑打針感染要開刀放膿

BB疑打針感染要開刀放膿

【記者陳沛冰報道】新生嬰兒呱呱墮地,父母本萬分喜悅,但李先生去年底出生的兒子,卻懷疑因醫院注射預防肺癆的卡介苗時出問題,令細菌入侵,左臂針口及骨骼有嚴重膿腫,滿月後不久便要接受手術放膿。李先生擔心愛兒日後或長短手。
第三任父親李先生去年12月5日,在聯合醫院迎接太太自然分娩誕下的愛子震昇,兩日後院方在震昇的左手臂注射卡介苗後出院。但數日後震昇左手不能如常活動,之後針口出現紅腫。
李先生指,兒子的針口位置傷勢越來越嚴重,肌肉僵硬及針口有黑點,上月中聯合醫院安排兒子入院詳細檢查,始發現針口受感染,並於19日進行手術放膿。當時醫生更指,手術期間發現含膿已蔓延至骨骼。

長大後可能出現長短手

院方一直未能解釋針口感染的原因。李先生表示,只知道兒子血液樣本分離到乙型鏈球菌,質疑是否打針時出問題,令愛兒小小年紀受手術之苦。雖然現時沒大礙,但醫生曾指可能會影響左手發育,長大後可能會有長短手,要到8至10歲才能確定。
兒科專科醫生謝鴻興表示,兩至三成母親的陰道帶有B型鏈球菌,自然分娩時嬰兒皮膚從母親的陰道感染細菌;若嬰兒注射卡介苗時消毒皮膚不夠徹底,細菌可隨傷口入侵身體,引致針口發炎,甚至出現嚴重瘡膿,需做手術放膿。
不少嬰兒注射卡介苗後會出現副作用,包括針口位置會輕微紅腫,一般四至六周後傷口會自然結疤痊癒。
聯合醫院發言人表示,該名嬰兒的卡介苗注射位置為合適的建議位置,該嬰兒於上月17日到急症室求診。經骨科醫生和兒科醫生診斷後,發現注射疫苗位置並無感染,故認為嬰兒的病徵與卡介苗注射無直接關係。化驗報告證實嬰兒因乙型鏈球菌感染而患上骨髓炎,骨髓炎位置與注射疫苗的位置並不相同,院方兩日後為嬰兒進行骨科清創手術,病人現時情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