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港澳辦上周五突然宣佈,即日起所有港澳記者,到內地採訪前必須到中聯辦,辦理全國記者協會核發的「港澳記者採訪證」,且事先「需徵得被採訪單位和個人的同意」。這個新規定,是奧運期間放寬境外記者採訪限制的一次大倒退,與國際潮流背道而馳。
港澳辦發佈新規定前,完全沒有諮詢香港傳媒及記者協會等機構的意見,整個過程都是一以貫之的黑箱作業。結果,其規定不僅不合情理,且嚴重窒礙港澳記者正常採訪,可操作性甚低,對加強中港溝通、讓港人多了解祖國,毫無助益。例如,採訪證要事先逐次申領,但大地震等突發新聞,港澳記者又怎可能等到中聯辦轉交的採訪證才出發呢?
官方新華社在公佈規定時特別強調,這是延續了奧運期間的寬鬆做法,與舊日的法規相比,是進步而非退步。
這簡直是一派胡言!
奧運期間的二○○八年一月一日起,所有境外記者都獲准入境,且可在中國自由採訪,這是北京向全世界所作的莊嚴承諾。反觀今日的新規定,不僅要事先申請採訪證,且只得一個月有效期。這根本就是舊採訪規定的翻版,只是名目不同而已。
過去已證明,種種採防限制都無法阻止負面消息流出境外,西方及香港傳媒每天都有北京不想見到的消息。隨着互聯網普及,訊息流轉更廣、更快,這種規定無異於螳臂擋車,只是官僚們做給上級領導看的花架子,以說明他們盡力防堵港澳記者。
溫家寶總理歐洲訪問時,不斷呼籲批評中國的人,多到中國看看,減少誤會。不過,其實用不着老遠跑去中國體驗,更有效的方法是讓外國記者到中國自由採訪,自然就可把全面的中國呈現出來。這也是讓港人了解國情、人心盡早回歸的不二之法。
為了辦好奧運,北京不僅豪擲三千多億元,還向國際社會作出很多讓步和承諾,包括改善北京空氣質素、放開外國記者採訪限制等,這些都是邁向開放、多元的進步,也是加速與國際接軌的正確做法。但今次突然故態復萌,應驗了那句:「辛苦大半年,一夜回到奧運前。」那麼,花了三千億元去辦一場人類史上最豪華的奧運,又有甚麼意義呢?
逢周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