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語陸:單靠裁員長遠非善策 - 陳永陸

財智語陸:單靠裁員長遠非善策 - 陳永陸

近來很多企業以裁員或重組業務,去減低成本意圖改善盈利,而其股價很多時亦會因此而有所反彈,但長遠而言單靠這個做法到底能幫助多少呢?聯想(992)的股價上月初曾試過單日上升超過一成,而出現這種情況,並不是聯想有新的收入來源,也不是其經營的項目出現突破,而可以大幅改善其未來盈利。帶動股價上升的主要動力,其實是源於聯想宣佈重組計劃前,大家對其重組後能再度提高盈利能力的期望所引致。可是這些行動對其股價的支持只屬短暫,因隨着聯想宣佈重組的同時,亦披露其業務將要面對大幅虧損,所以其股價自從單日急升之後便一直向下尋底,直到最近才稍見到回穩的迹象。

應尋找新收入來源

現時全球各行各業的經營越來越困難,大公司透過減低成本的方法去改善盈利,已是大勢所趨。不少大型企業把非核心的業務外判以降低成本,亦是近年經常出現的情況。問題是當各大型企業減低成本以改善盈利的同時,管理層是否有積極再尋求新的收入來源?如果企業沒有新的收入來源,相信長期來看其盈利能力亦只會十分有限。

資源調配增加競爭力

在經濟環境仍然不明朗的情況下,透過架構重組去減低開支的確有助改善盈利,但單靠這種做法?可能只會治標不治本。再以聯想為例,其側重於商務客戶的營運模式,就令一眾大行質疑其未來的收入能否維持。而這亦成為市場沽售聯想的原因,使其股價下跌至多年的新低。所以在公司進行減債或縮減成本的同時,尋找新的收入來源亦是企業必須重視的問題。
一些企業以減低成本的方法去改善盈利,或可得到市場一時認同,而對股價帶來短暫支持,但長遠而言,企業增加收入來源,以增加自己未來競爭籌碼,才是最為重要的。
在全球的經濟不斷轉型的時候,企業單靠收縮開支並非善策,而透過控制成本,把資源調配至另一些投資項目上,以增加競爭能力,似乎才是企業未來的首要任務。
投資者在揀選一些盈利正在改善的企業時,實應小心留意當中業績是否單靠收縮開支,如果企業欠缺發展前景,其股價就算向上攀升,升勢亦難望持久,相反如果是透過架構重組,在減低開支同時,亦有新的發展項目而令盈利增加,這才是投資者應該留意的股份,長線應會為投資者帶來不錯的回報。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