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娘自由行 - 邁克

麗娘自由行 - 邁克

驟耳聽,《牡丹亭》確實很適合搬上芭蕾舞台,基因之優秀羨煞沒有遺產承受權的西洋編舞者。〈驚夢〉和〈幽媾〉天生是肥美多汁的雙人舞,情到濃時的抵死纏綿,媲美交際花曼儂最堪回味的時刻;〈玩真〉和〈尋夢〉分別是多情男女孤芳自賞的獨舞,後者略帶《羅密歐與朱麗葉》睡房裏初戀少女春心蕩漾的格式,母雞似的奶媽換上俏麗的春香,只會更有睇頭。眾花神為夢中打野戰的愛侶鋪床叠被,可以排出《天鵝湖》膾炙人口群舞的圖案,嫌三十六個舞女不夠繁花似錦,不妨亁脆增加到四十八個;〈冥判〉或者〈魂遊〉,又具備《吉賽爾》第二場的陰森氣氛,魂不附體的女主角踮起足尖表演《活捉》那樣的鬼步,東西合璧一面走圓桌一面自我打轉,包保中外觀眾齊齊拍爛手掌。
帶着過度活躍的幻想進場看中芭的演出,顯然非常不公平,不過故作高深的結構和對文本無限添加味之素的演繹,卻恐怕連毫無期待的隨遇而安派也會如坐針氈。三個杜麗娘搭直通車自由行,飲水思源的「崑曲麗娘」像塊人肉佈景板,除了滿足戲曲門外漢的好奇,實在成事不足;「花神麗娘」概念本身是筆糊塗賬,場刊中導演的簡介指她「引領着麗娘享受着自己身體的『真』」,用比較直接的說法是「他我」,如果穿古裝夢遊的水磨調發聲器代表人物的靈,她就是天秤另一端的慾,但花神在湯顯祖原著中是穿針引線的媒介,最多被解讀為潛意識,原則上不會入侵主人軀殼成為「花神麗娘」這樣一腳踏兩船的bodysnat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