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金組合多人揀≠回報高<br>善用保留賬戶揀基金

積金組合多人揀≠回報高
善用保留賬戶揀基金

強積金推行逾8年,但打工仔普遍忽略其重要性。事實上,強積金表現好壞,直接影響退休保障,多人揀的基金回報未必成正比。專家建議計劃成員應善用保留賬戶,揀選合適的受託人及基金,為退休生活籌謀。
記者:余美玉 攝影:梁鑑章

強積金多月見紅,令不少疏於管理的打工仔,重新審視基金表現,調配組合。卓譽金融高級副總裁陸季嬋指,單是去年第四季,已有兩成客戶改動強積金組合,有人將基金轉投收息及保本項目,亦有打工仔趁勢低撈股票基金。

跌市多人轉換基金

於選擇基金方面,港人愛盲目跟風,根據理柏資料顯示,最多人選擇的4個基金類別,包括香港股票、人生階段(>80-100%股票)、人生階段(>60-80%股票)及保本基金,金額佔整體強積金資產總額超過六成。
多人揀並不代表回報佳,以較受歡迎的香港股票基金為例,每年最多人選的一隻基金,回報均跑輸組別平均,其中04、05及07年最多人擁戴的一隻,回報更是該年度表現最差的基金。故此,跟風未必有着數。
為受託人擔任行政工作的卓譽金融,夥拍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於上周六、日,提供「強積金義診服務」,市民可向認可財務策劃師,諮詢強積金投資意見。認可財務策劃師李啓賢表示,經過一輪「診症」後,發現不少打工仔的投資取向,與其風險承受力不符,最常見的是保守派揀高風險基金,「佢哋想以最低風險,獲取最大回報。問佢哋點揀基金,原來好多人睇大圍,同事買乜佢又買乜,唔識就個人需要選擇。」

 

一成僱主曾換受託人

陸季嬋亦指,「多數人認為每月供款一千幾百,蝕咗就算,反正隻隻基金回報都差唔多,邊理得咁多」,加上「積金自由行」仍未落實,供款人沒有權選擇受託人。
雖然供款部份沒有選擇權,但可利用保留賬戶,現時全港約有250萬個供款賬戶,保留賬戶則有260萬個,打工仔可利用後者投資。此外,她指只有一成僱主曾轉換受託人,建議僱員可向僱主反映,引入多一個受託人,提供更多選擇。

個案:金額太細懶理賺蝕

劉先生指出,向來沒有理會基金表現,兩至三年才看一次報表,所以不知是次跌市對自己的強積金影響,「每個月只係供少少錢,都唔想多理,費事轉來轉去仲蝕得多,反正仲有廿年先退休,可以慢慢嚟。」
現年25歲的李小姐表示,強積金計劃自由度低,打工仔不可揀受託人,故雖然對基金組合並非完全滿意,亦沒有其他辦法,「如果有得揀受託人,我會搵大型銀行,因為佢哋有社會責任同名氣大,較基金公司同保險公司穩陣。基金方面,主要睇投資項目同表現,收費反而次要。」

劉先生

李小姐

寧揀大銀行做受託人

她又指其基金組合,以中國及香港股票基金為主,雖然蝕幅達四成,但李小姐仍無懼前景看淡,認為趁市況低迷買入更多基金單位,長遠回報吸引。

處方:轉換基金要分段

‧每3個月檢閱積金表現,每年按需要調配組合一次
‧如需轉換基金,應分段進行
‧強積金投資策略,應配合其他個人資產
‧勿小覷幾個百分點的回報,月供1000元,以30年投資期而言,每3%就相差100萬元
‧善用保留賬戶,投資具潛質基金
‧要先了解自己能承受風險的能力,才決定投資那一項基金
‧不應只着眼收費高低,更要留意基金表現

認可財務策劃師即場分析強積金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