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外國電影,時時要多花一倍錢。精采的戲,第一次看,容易忽略了配樂。
有時,荷里活的編導也喜歡賣弄,如《沉默的羔羊》,在配樂之中,加一段巴哈的《高德堡變奏曲》。兇手主角殺了人之後,遍地血腥,來一段巴哈,是什麼意思?可以是藉巴哈這個上帝僕人的形象,諷刺冷血的兇殺:魔鬼得逞,邪惡橫行;可以沒有什麼特別的意思,純粹是導演自小愛巴哈,小時的音樂教師,為他啓蒙,教他聽這一段,很私人的理由,向童年的回憶致敬。
荷里活電影時時採用古典音樂。在《誘心人》中,男主角祖迪羅,初遇喜愛攝影的茱莉亞羅拔絲。在她的工作室裏,她替他照相,背景的一段音樂,是莫扎特歌劇《女人心》之中的一段三重唱,歌劇之中,唱到這一段,台上的戲,是以前的一對情人緣份已盡,正在分手,各懷心事,準備邂逅新的對象。在電影裏,編導用莫扎特這段歌劇暗中提場,預示祖迪羅對自己的女人不忠,準備搭上新的情人。
在《月黑高飛》裏,囚犯反抗監獄長,走進獄長的辦公室裏聽音樂。聽哪一段?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第三幕,女高音的一節三重唱。這段樂曲,與情節並無暗喻的呼應,只取其樂韻高亢而開朗,象徵着充滿陽光的自由。
荷里活電影的配樂,由於有西洋音樂這個基礎,編導信手拈來一段,隨時錦上添花。但電影畢竟是商品,選取不可以太僻,否則即曲高和寡。馬斯卡尼的《鄉村騎士》,《教父》第三集就借用過。這段音樂最擅長配上事如春夢的心情,「永憶江湖歸白髮,欲迴天地入扁舟」,就是這個意思。如此淒然的旋律,聽了是會落淚的。
巴哈的音樂,許多偵探懸疑片都愛用。《七宗罪》裏用了一段《G絃上的詠嘆調》(AirontheGString)。巴哈的音樂肅穆,格調精心計算,是不是在烘托兇案的冷峻和巧思?電影配樂的趣味,是惹人遐思,回味樂章,到底是觀眾自作多情的過度詮釋,還是高山流水的知音?
還是寇比力克大膽,《二○○一年太空漫遊》,偏用上了最俗的《藍色多瑙河》,成為有史以來最受談論的古典音樂配樂。大師性格乖僻,他擁有我行我素的本錢,用意是什麼,後世慢慢猜好了,也許裏面什麼名堂也沒有,只是一個小小的玩笑,後人越議論,作品的生命越不朽,只有儍瓜才自以為聰明,東猜西想,世事的遺憾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