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住宅摩貨六成輸錢<br>23宗蝕本貨 新盤佔九成

上月住宅摩貨六成輸錢
23宗蝕本貨 新盤佔九成

【本報訊】樓市近月略見回升,升幅仍遠遠未能補回之前所跌。受樓花盤急於出貨打擊,上月摩貨(未完成交易已轉手)住宅買賣登記,損手比率高達61%,為00年8月後新高,23宗蝕讓當中,新盤佔91%。市場預計,不少炒家於金融海嘯期間低位入市,現時轉手已有利可圖,摩貨的獲利比重料有所改善。記者:何應龍 朱連峰

據利嘉閣地產研究部統計,上月共有50宗住宅摩貨買賣登記,38宗成交能追溯上手購入價,當中獲利的只有12宗,佔32%,平手買賣佔7%。該公司自2000年起開始統計摩貨獲利比率,上月的比率較前月再跌4.5個百份點,屬有統計以來新低。去年3月獲利摩貨比率曾創出93%的新高紀錄,充份反映住宅短炒市場在一年間出現大逆轉。

海濱南岸首都重災區

近月二手樓價有所回升,卻仍未能惠及摩貨市場,主要原因是不少於一兩年前以高價開賣的一手新盤開始入伙,以建築期付款的投資者為免上會,急於以樓花轉讓形式蝕本出貨,令1月出現23宗蝕本摩貨成交,佔整體摩貨交投的60.5%,較前月增加2.3個百分點,亦為2000年8月以來的新高。
上月23宗蝕讓摩貨中,一手貨佔91%達21宗。紅磡海濱南岸及將軍澳首都屬重災區,分別佔8及6宗,炒家出貨要蝕,個別蝕讓幅度逾三成。其中首都2座右翼低層A室,962方呎,以340萬元摩出,原業主以507萬元購入,勁蝕167萬元或33%。
摩貨成交去年頭6個月平均獲利幅度有一成多,其後四個月萎縮到只有4.3%,去年12月更由賺轉蝕,每宗成交平均蝕本12.4%,平均蝕幅亦為紀錄新低,上月亦維持此水平。利嘉閣研究部周滿傑指出,計及已知及未知上手購入價的住宅摩貨,1月份總共有50宗登記,雖較12月份的42宗輕微增加19%,但仍屬近5年來的第三個單月新低。

海濱南岸已開始入伙,以建築期付款的炒家迫於損手出貨。

海嘯撈貨炒家有斬獲

他認為,在外圍經濟疲弱及樓價急速滑落影響下,炒樓活動已明顯收斂,由於金融海嘯正醞釀第二波,蝕本摩貨將在未來陸續浮現。不過,隨着今年初樓市回穩,二手成交價量反彈,於金融海嘯爆發時低吸物業的投機者將可趁勢沽貨套利,當中賬面可獲利20、30萬元的已大不乏人,預料往後數月,摩貨登記會有所增加,獲利比率亦會有所改善。

上月部份摩貨蝕讓個案

《將軍澳首都》
‧2座右翼低層A室 面積:962方呎
購入價:507.0萬元 成交價:340.0萬元 蝕幅:32.9%
‧6座左翼高層B室 面積:1115方呎
購入價:663.8萬元 成交價:485.0萬元 蝕幅:26.9%

《紅磡海濱南岸》
‧5座低層H室 面積:770方呎
購入價:515.9萬元 成交價:366.0萬元 蝕幅:29.1%
‧4座低層A室 面積:559方呎
購入價:332.0萬元 成交價:236.3萬元 蝕幅:28.8%
‧4座高層E室 面積:630方呎
購入價:461.2萬元 成交價:335.0萬元 蝕幅:27.4%
‧5座低層G室 面積:770方呎
購入價:542.9萬元 成交價:405.0萬元 蝕幅:25.4%

《薄扶林貝沙灣6期》
‧5座高層B室 面積:908方呎
購入價:1150.0萬元 成交價:840.0萬元 蝕幅:27.0%

資料來源:利嘉閣